你见过古代的“漫画”吗?
中国最早标明的漫画是1925年5月《文学周报》连载的丰子恺的画作。
其实在此之前,就有类似的画作出现了,那就是宋末元初的画家龚开的作品《中山出游图》。
这幅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的《中山出游图》,画的是“钟馗带妹出游”的场景——钟馗鼻孔朝天、虬髯如戟,回头望向妆容诡异的妹妹;随行的大鬼扛着行李,小鬼作为钟馗的干粮,像腊肉一样被吊在腰间。
为什么说这幅画类似“漫画”?
因为它不但笔法夸张,还暗藏隐喻和讽刺。
画中最夺目的是钟馗妹妹和侍女的“半面墨妆”:半边脸涂满墨黑,另半边却素净苍白。这种妆容源自唐代“时世妆”,白居易曾写诗讽刺其“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的畸形审美。但龚开在此并非单纯仿古,而是用墨黑象征被异族统治涂黑的世道,苍白则暗示汉人的屈辱与无力。正如他在题跋中强调“不应将墨鬼视为戏笔”,这些墨妆女子正是乱世中被压迫者的缩影。
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小鬼的待遇。他们或被捆成行李,或被插在棍棒上,毫无尊严可言。这种“以鬼为粮”的设定,暗合了南宋灭亡后汉人的悲惨境遇——元蒙统治者将汉人列为最低等的“南人”,百姓如同俎上鱼肉。
而主角钟馗不再手持宝剑斩妖除魔,而是醉眼惺忪地回望妹妹,腰间酒葫芦摇摇欲坠。
钟馗本应是捉鬼勇士,可他却选择回到家乡痛饮“中山酿”,一醉三年。
这里的“中山”并非地名,而是暗指被元蒙侵占的中原大地。钟馗的“不作为”,实则是龚开对南宋朝廷腐败无能的控诉——当权臣贾似道之流把持朝政,当文天祥等忠臣被排挤迫害,连象征正义的钟馗都选择逃避,人间自然沦为异族横行的地狱。
龚开生活的时代,是文人精神最煎熬的时刻。作为宋末遗民,他亲眼见证元军铁蹄踏碎江南,也目睹无数同僚在新政权下低头。《中山出游图》正是他无声的抗议。
在笔法上,龚开以“描法甚粗”的写意笔法,将钟馗画得鼻孔朝天、体态臃肿,妹妹和侍女则面容扭曲、愁容满面——当家国破碎时,谁还能笑得出来?这种夸张变形的手法,比西方漫画早了六百年。
龚开的《中山出游图》就是这样一幅看似荒诞、实则锋利的画作,这幅看似“戏笔”的画作,实则是一位遗民艺术家对世道不公的血泪控诉,更是中国艺术史上“以画为史”的经典之作。
由于龚开抱着强烈的反抗意识,拒绝与元朝官府合作,只靠卖画为生,所以他长期一贫如洗,最后因生活困顿而死。
可惜的是,现在却没多少人知道龚开(包括美术界人士)。一笑特意为他作文两篇,希望大家能传给更多的人看到——这样一位爱国画家、民族志士,不应该被我们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