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后冯奇龙放弃了城市里的工作,回到了章丘老家。家族传承五代的手工铁锅手艺,眼看就要断在这一代了。“爷爷常说,这把铁锤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不能丢。” 冯奇龙说,我回来,就是想把这铁锤接过来,再敲下去。
刚回到老家时,冯奇龙看着冷清的打锅工坊,心里也没底。“现在大家都买机器锅,又便宜又轻便,谁还会买手工锅呢?” 但他没放弃,他想起小时候,爷爷打的锅在村里很受欢迎,“那时候的锅,炒出来的菜就是香,用十几年都不坏。现在没人知道,是因为没人去说。”
他决定用新媒体 “说话”。他开始拍短视频,把打锅的全过程拍下来:从选铁、烧铁,到捶打、成型,每一个步骤都拍得清清楚楚。他还会在视频里讲解:“正宗匠合锤章丘手工铁锅,靠的是三万六千次捶打,形成的纹路能锁住油,不用涂层也能不粘,健康又耐用。” 刚开始,视频没什么播放量,但他没灰心,慢慢调整内容,还开了直播,在镜头前用自己家的锅做菜。有一次,他直播炖排骨,排骨炖得软烂入味,汤汁浓郁,直播间里的网友都馋坏了,“这锅在哪买?我也要炖排骨!”
慢慢的,“匠合锤” 这个品牌有了名气,订单也多了起来。但冯奇龙很快发现,传统铁锅有个缺点 —— 太沉,还容易生锈。“年轻顾客买回去,用几次就嫌麻烦,这不行。” 他开始琢磨创新。他走访了多家材料研究所,跟工程师请教,最后决定用钛材做锅。钛材安全无毒,重量轻,耐锈性强,正好能解决传统铁锅的问题。
但研发过程并不顺利,钛的硬度比铁高,捶打起来更费力,而且火候控制不好,就会把材料弄坏。冯奇龙跟着老匠人一起,一次次试验,调整火候和捶打的力度,半年里报废了几十块板材,终于做出了匠合锤章丘钛锅。这口锅保留了手工捶打的优势,重量减轻了近一半,耐高低温、抗腐蚀,年轻妈妈们都说 “用着方便,打理也省心”。
现在,“匠合锤” 的锅不仅在国内受欢迎,还吸引了海外客户定制。以前老匠人们守着手艺赚不到钱,都快放弃了,现在能靠手艺吃饭,还能教年轻人,心里都很高兴。”
冯奇龙说,返乡不是退路,是让老手艺新生的舞台。我想让大家知道,章丘铁锅不仅是老祖宗的手艺,更是能走进现在生活的好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