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掌管10万家中国企业的男人:拒绝帮老外赚钱,如今让世界低头!

如果你经常刷 TikTok、Facebook 或 Instagram,你大概率见过那些铺天盖地的中国品牌广告:女装、小家

如果你经常刷 TikTok、Facebook 或 Instagram,你大概率见过那些铺天盖地的中国品牌广告:女装、小家电、美妆、电子配件。

你可能不知道,这些广告背后,很多都出自同一家中国公司。

这家公司叫钛动科技,它掌管着全球超 70 亿美元的广告预算,服务着近十万家中国出海企业。而操盘这一切的人,叫李述昊。

在出海圈,他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不做公开演讲,不拍短视频,连照片都少见。

但如果你去问任何一个跨境电商老板“谁最懂海外广告”,十个人里有八个会提到他。

有人说他是中国出海营销的幕后操盘手,也有人叫他“城墙外的野蛮人”。

他不在聚光灯下,却在算法深处,决定了无数中国品牌的命运。

李述昊的第一份重要工作是在 UC 浏览器。

那时候,中国互联网还处在“出海1.0”时代,UC 已经开始在印度、印尼等市场打下江山。

他亲眼看到,中国团队能在海外干赢一批硅谷对手。

2014 年,UC 被阿里收购,他拿到了一笔不小的股票变现,别人都劝他留下,毕竟在阿里体系里,职位稳、待遇高。

但他选择了离开。

后来他在采访里说过一句话:

“我不想一辈子帮外国人赚中国人的钱,我想帮中国人赚外国人的钱。”

那一年,中国互联网还没什么出海概念,但李述昊已经看到,中国的制造业可以做全球,下一步,中国的营销也得跟上。

“产品做得好没用,你得让别人知道。”

于是他用那笔变现的钱,开始创业。

创业初期,他几乎踩遍了所有坑。

钛动科技刚成立时,他什么都试:建站工具、追踪工具、广告聚合、跨境服务……

七八个项目轮番上阵,全部无疾而终。

“那几年真的挺乱的,我们连客户是谁都没想清楚。”

直到 2018 年,他遇到了一个重要的人,前 UC 领导俞永福。

俞永福 投资钛动时没给太多钱,只说了一句话:“to B 的公司,得搞清楚你到底服务谁。要么搞定客户,要么搞定供应商。”

这句话成了钛动的转折点。

李述昊决定收缩战线,把所有资源砍掉,只留下帮客户在海外卖货这条主线。

他意识到,中国企业做产品没问题,问题在于不会讲故事、不会营销。

那一年,钛动开始转型成一家出海营销公司。

在很多人印象中,广告是靠创意吃饭的行业,但在李述昊眼里,广告是一门概率学。

他在办公室挂了四个大字“数据驱动”。

他相信能留下来的,就是好的,这就是他所谓的数据达尔文主义。

别人靠灵感拍广告,他靠测试。

一个创意成本 100 美元,他愿意测 1 万个,最后留下 100 个最有效的。

在钛动内部,所有部门都得用数据说话。

十个 BI 系统覆盖业务全流程,从素材点击率到投放转化,全部实时可见。

品牌部员工常说一句玩笑话:“在钛动干活,连喝几瓶水都能被算出来。”

但也正是这种精细到发疯的方式,让钛动在短短几年间,成为中国出海广告行业的头部玩家。

四年时间,公司营收翻了 5 倍,员工从 300 人涨到 1500 人。

电商客户贡献了 60% 以上的收入,其中女装和消费电子占大头。

他们的客户名单几乎覆盖所有知名中国出海品牌。

有业内人说:“在海外广告圈,钛动就像一个隐藏的操作系统。”

2025 年初,李述昊推出了新产品:出海营销 AI Agent,Navos。

他给它的定位是“广告界的自动驾驶系统”。

听起来很抽象,但逻辑其实很简单。

过去企业要出海,得靠几个人一起盯广告、写文案、调预算、拍素材,周期又慢又贵。

Navos 的出现,把这些都自动化了。

它能自己分析不同国家的市场习惯、价格区间、用户偏好;能根据这些数据生成不同语言、不同风格的广告素材;还能根据实时反馈自动优化投放策略。

比如,一家主营女装的中小企业,想试试欧美市场,但对当地消费者完全不熟。

Navos 会先分析目标人群的穿搭风格,再生成几十组不同广告素材,推荐合适的平台投放。

不到一个月,这家企业的订单量就翻了几倍。

过去,这样的项目需要一个十几人的团队,现在,只要一个人和一台电脑。

更重要的是,Navos 背后的数据基础,来自钛动过去七年积累的全球投放数据库,上亿条素材、10 亿条广告策略、200 多个国家的投放结果。

李述昊说:“AI 不是魔法,关键是数据。谁的数据厚,谁的 AI 才有用。”

李述昊的目标,不止是服务企业。

他希望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用 AI 做生意。

“未来每个带货达人、每个内容创作者,都可以成为一个公司。”

在他的设想里,Navos 不仅能帮企业投广告,也能帮个人开拓海外市场。

一个国内博主,哪怕不懂英文,也能用 Navos 把短视频广告发到 TikTok、Facebook,系统会自动帮他配文案、选时区、设预算。

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钛动的基础已经铺好:

他们的客户分布在 200 多个国家,数据量巨大,而 Navos 正在用这些真实数据不断训练模型。

“我们的目标是,让中国品牌出海这件事,变得像发朋友圈一样简单。”

李述昊从不避讳“野心”这个词。

他想要的不仅是做好一家广告公司,而是重塑全球营销的逻辑。

过去几十年,世界营销的规则由欧美主导。

从广告创意到品牌策略,中国企业往往只能跟着走,但钛动的崛起,让越来越多外国品牌开始反向学习中国式效率。

“以前中国人学别人讲故事,现在外国人研究我们怎么爆款。”

当然,这条路并不轻松。

数据合规、隐私保护、文化差异,每一项都是门槛。

但李述昊并不担心。“别把挑战想得太神秘,所有的难题,都是工程问题。”

在出海这件事上,中国企业已经奋斗了很多年。

有人靠低价赢过一阵子,有人靠供应链占据过一席之地。

而李述昊想做的,是第三阶段,用数据和 AI 帮中国品牌“长期赢”。

他不是最张扬的那种创业者,但在这场无声的全球营销战里,他正用算法重写战场。

“我希望有一天,外国人刷到中国品牌的广告,不会觉得惊讶,而是觉得理所当然。”

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

也许你我刷到的每一条海外广告,背后都有这个中国人的影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