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七成韩国年轻科技人才想逃离,这个国家怎么了?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文|单挑社最近,韩国央行做了一份调查,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被调查的2700多名理工从业者中,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文|单挑社

最近,韩国央行做了一份调查,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被调查的2700多名理工从业者中,有42.9%打算三年内离开韩国。20到30岁的年轻人里,这个比例更是飙到了70%。也就是说十个年轻理工人才里,七个想跑。

韩国的年轻人为什么都想跑呢?

调查揭示了三座大山正在压垮这一代的韩国年轻人。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钱。

同样的工作,在海外拿的工资几乎是韩国本土的两倍。在海外,例如美国一般工作到第13年,就会到达职业巅峰期,年薪大约能达到36.6万美元,而韩国的职业巅峰期需要19年,薪资也只有12.7万美元。更长的职业发展期,却得到更少的薪资回报。

12.7万美元,差不多90万人民币一年。虽然看着也不少,但架不住三倍的差距。

例如一个韩国三星的芯片工程师,在韩国工作五年,年薪可能是8万美元。同样的工作,去美国英特尔或者台积电美国厂,年薪能拿到20万美元。

这还不算股票和分红。算上这些,差距就更大了。

精忠报国还是良禽择木,你觉得年轻人会怎么选?

这份调查还透露了一个细节:年轻人离开,不全是因为钱。

工资低就算了。让他们无法忍受的是,你干得再好,工资也涨不上去。

因为韩国有个制度叫资历薪制。这是第二座山。

你可以理解为论资排辈。就是你的工资跟你的能力和贡献关系不大,而是根据你的工作资历定的。

举个例子。小金和小李是同事,都是程序员。小金能力很强,一个人能干三个人的活,做出来的项目给公司赚了大钱。小李能力一般,做事慢吞吞的。

但小李比小金早进公司三年,所以小李的工资比小金高50%。

小金想涨工资?对不起,你才工作两年,按规定就这个工资档。想涨?再熬三年吧。

这种情况在韩国非常普遍。大公司、小公司都这样。

这样的论资排辈的制度,年轻人能不憋屈吗?能不想跑吗?

韩国媒体《Pressian》采访报道了三星前员工崔仁哲的经历:他在三星任职期间发明了著名的“千字输入”手机键盘,这项发明后来被大规模应用,带来巨大商业价值。但他当时收到的公司奖励只有十几万韩元的上奖金,约合人民币几百元。这名员工心理非常不平衡,于是围绕他的职务发明的补偿、升迁与岗位安排,他与公司发生长期争议,甚至慢慢的被边缘化。

这就是典型的三星式管理的真实案例。

逼走年轻人的第三座大山,就是令人绝望的房价。

首尔是全球出名的高房价的城市。一套80平米的普通公寓,价格在10亿韩元左右,折合人民币500多万。

一个刚毕业的工程师,年薪可能是5000万韩元,折合人民币25万。不吃不喝20年才能买得起房。

但实际上更惨。因为你还得租房、吃饭、交通。一年能存下来的钱可能只有1000万韩元,也就是5万人民币。

韩国有个传统租房方式叫"全租房"。就是你一次性交一大笔押金给房东,可能两三亿韩元,然后每个月不用交房租。租期到了房东把押金还你。

听起来挺好?问题是年轻人哪来两三亿韩元?

有些人找父母借,有些人去银行贷款。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条件。

而且现在越来越多房东不搞全租了,改成月租。押金要交,房租也要交。

韩国的主流媒体经常报道这种高房租高押金的情况。这种现状正在掏空年轻人的积蓄和向上流动的希望。

你让一个没资历的年轻工程师,背着高房租高押金,他还能安心做长期的科研项目吗?

韩国央行的调查里,有超过六成受访者把"科研生态和人脉网络"列为想离开的关键原因,有接近近一半的工程师,认为缺少职业发展机会。

这说明在韩国做科研,环境不好,机会也少。

韩国过去擅长的IT硬件、显示、存储,现在面临中国和其他竞争者的挤压。利润越来越薄,价格战越来越激烈。

大公司还能撑住,但中小科技企业就很难了。

韩国的资本市场退出非常难,并购和IPO的周期被拉的很长。这也导致了韩国如今的创业环境也不是很好。

这会导致公司留住人才的手段变少了。如果你去一家创业公司,拿了股票期权,公司说等上市了你就发财了。结果等了七八年,公司还没上市,你的期权就是一张纸。

近两年韩国的并购金额下滑,外资投资锐减,早期项目很难拿到钱。

前面说了,资历薪制,工资涨不上去。

来回一算,还是出国最划算。

韩国还有个更严重的问题:最聪明的年轻人都不学理工了。

韩国媒体反复报道一件事:最顶尖的理科生,正在成批改学医学。

为什么?因为当医生赚钱多、社会地位高、收入稳定。

理工科反而工资低、工作累、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去美国的韩国理工人才翻了一倍。

韩国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23年报考医学院的考生分数线创历史新高,而理工科尤其是半导体、材料科学等专业的报考人数创历史新低。

一个国家如果最聪明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理工、做科研,这个国家的科技产业还有未来吗?

面对人才的流失,韩国央行给出了解决的方向。就是要把奖励和绩效真正绑在一起,让优秀人才在早期就能拿到高回报。研发投入要稳定、可预期,不要今天猛投明天就砍。把创业到上市、并购的通道打通,让失败的人也能快速重新开始。

但问题是,这些改革很难。

资历薪制是韩国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改起来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房价问题更是积重难返。资本市场的改革需要时间。

所以短期内,韩国理工人才外流的趋势很难逆转。

一个国家如果留不住最优秀的科技人才,它的未来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