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机器人需要自证不是人”的这一天。
小鹏人形仿生机器人IRON发布后,因被质疑为真人扮演而意外受到关注。
面对观众对其真实性的质疑,何小鹏在次日发布会上当场剖开机器人腿部的纤维“皮肤”,显露内部的支架结构与电子部件,以此证实这位外形呈现人类女性特征且步伐自然的机械造物,实为由金属与电线构成的机器人本体。

除了认可小鹏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技术先进性,网友的关注焦点更多集中于“需通过拆解证明机器人非人类”所映射的机器人行业惊人发展速度,以及随之而来的量产计划预期。
面对“机器人形态愈发逼近人类”的现象,公众在评论中直白表达了兼具恐惧与兴奋的复杂感受。
一、人形机器人开卖了,但仍处于「花瓶」阶段11月5日小鹏科技日上,小鹏发布了人形仿生机器人IRON。
其登台时步伐缓慢而轻盈,呈现出类似女性猫步的形态。
IRON突破传统机器人设计:以柔性纤维覆盖全身,无裸露金属外壳,内部采用仿人脊椎与仿生肌肉构建“骨骼-肌肉-皮肤”三层结构,具备女性化体型特征,身高178cm、体重70kg的参数与真人相近。

“双足行走”作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核心课题,反直觉之处在于:相较于轮式移动或飞行,实现类人步态的技术难度更高——每次脚步动作都会因地面材质、摩擦力等变量影响平衡与判断。
不过,一位参与IRON研发的工程师透露,步态控制并不是IRON的创新点,在目前的行业发展水平下这并不是什么难事。让IRON“更像人”的原因仍然是本体的1:1 仿人,关节的灵活度,以及“穿上了衣服”。

为提升拟人化程度,IRON在肩部及腰部配备可动关节,这一设计在机器人领域较为罕见。传统机器人肩部关节因仅用于耸肩动作而被认为无实用价值,而IRON腰部新增关节则优化了步态仿生效果。
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具身研究员赵仲夏指出,此类看似冗余的关节或为机器人拟人化的关键要素。
业内普遍认可IRON硬件已达国内领先水平,投资过宇树机器人的从业者Ken评价其为“国内唯一可比肩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
尽管其精巧设计令人期待跨时代应用,何小鹏透露IRON现阶段规划为4S店汽车销售员,负责产品讲解——尽管基础数字化设备亦可胜任该职能,但具备猫步步态的机器人显然更具备吸引顾客打卡的潜力。

何小鹏指出,“若机器人用于工厂作业,手部部件仅能维持数月,而更换成本足以雇佣工人多年,且单个机器人配备双手”。
此外,IRON现阶段无法承担家务任务,因其“服务能力尚待完善,且可能引入新的安全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起人形机器人在网络讨论中呈现“生活化”趋势:如机器人跑步摔倒需协助、表演舞蹈、完成家务或步态高度拟人等话题频繁出现。借助短视频片段传播,人形机器人与大众市场的距离在一年内显著缩短。
但市场变化速度可能超出预期。随着产能提升,宇树人形机器人日租金已从2万余元降至3000-4000元,机器狗租赁价格甚至低至四五百元。
有租赁商反映,市场可租赁机器人数量激增叠加官方降价,导致“价格体系失衡”。科幻作品常以“人机共享生活”描绘未来愿景,比尔·盖茨2008年也曾提出《每家一个机器人》的构想。当前人形机器人虽远未普及至家庭,却已显现“供给过剩”现象。
入市近一年,其主要应用场景仍集中于舞蹈表演、迎宾接待、互动体验等浅层服务,公众对机器人“替代劳动”的期待尚未实现。婚礼、商场活动及博览会等场合的助兴舞蹈成为宇树机器人的核心应用,租赁者可通过工程师定制舞蹈内容,借助算法优化,其表演已从传统秧歌扩展至《大展宏图》《青春修炼手册》等流行曲目,甚至能模仿内马尔、姆巴佩等球星动作。

Ken表示,“当前对人形机器人应用前景的探讨,与2015年大疆无人机仅用于演唱会发光造型时的境况相似,彼时无人预见其后续会成为热门拍照设备”。
尽管人形机器人现面临“市场需求群体不明”的现实问题,制造商对其商业化仍持积极态度。小鹏在IRON发布后紧急发布了60余个机器人领域岗位,标注“急招”标识。
特斯拉Optimus(代号“擎天柱”)被马斯克定位为未来战略核心,宣称有望成为“机器人史上市场规模最大产品”,但其公开展示亮点为今年万圣节前夕在纽约时代广场向路人发放糖果——当糖果两次掉落时,机器人弯腰进行了拾取,特斯拉未明确说明该动作由机器人自主完成或人为远程操控。

目前汽车生产线已运用人形机器人进行算法调试与数据采集。
另一原因如Ken坦言,系车企借机器人研发进行市值管理。马斯克“万亿薪酬包”中,特斯拉董事会要求其10年内达成多项条件以获取潜在万亿美元薪酬,包括将公司市值提升至8.5万亿美元(相当于两个英伟达体量),其中备受争议的条款为“人形机器人Optimus累计交付100万台”。
三、为啥机器人非得像人?在科技企业的推动下,人形机器人已从基础的科研用具快速演变为具备完整产品设计的市场化产品,但其“好用”程度仍有待提升。
手部灵活性与耐用性仍是生产中的关键难题,其研发难度甚至高于整体系统,需在10cm空间内集成5根机械臂,当前电机传动功率难以支持手部完成更多操作。

行业预估,机器人需将价格降至约2万美元方具备进入商场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可行性。
同时,机器人智能系统尚未达到实用标准,如何实现基于任务内容的策略生成、动作规划及执行仍为待解难题。
据赵仲夏分析,当前机器人训练模式仍类同于ChatGPT诞生前的“小模型阶段”,依赖单一任务的海量数据采集与持续微调以达成任务完成率目标,但机器人实现自主学习与通用任务处理的“具身智能ChatGPT”突破节点尚未可知。
除硬件与软件瓶颈外,人形机器人市场接纳度亦受非技术因素影响,社交媒体对小鹏IRON机器人的讨论焦点,已从初期对其“高度拟人化”的惊叹,转向对其“女性化外观特征”的争议。

小鹏未直接回应性别争议,仅回应称未来将推出不同性别与体型设计的IRON机器人,“如同选车一般,未来购买机器人时亦可自主选择性别”。
此前亦有厂商将“精致女性面容”作为机器人营销亮点,例如去年大连蒂艾斯科技发布的EX机器人以“面部细节高度仿真”为宣传点,发布会上邀请博主cosplay成机器人形象与真实机器人同台展示。
特斯拉曾推出具备“理想化女性体型”的伴侣机器人,开发者Realbotix宣称该款定价17.5万美元的机器人旨在“为年长绅士缓解孤独”。

有观点认为,基于人类对性别差异的社会互动认知,为机器人赋予性别属性可“简化心理适配过程”,降低恐怖谷效应,更适配老人陪护与儿童教育场景。
另有分析指出,为减轻机器人带来的“压迫感”,小鹏未来机器人设计倾向于采用更矮体型,可能将胸部空间用于硬件安置以缓解内部空间压力——而该问题亦可通过设计更宽的男性胸腔结构解决。
不过,新入局主打“陪伴治愈”的傅利叶机器人及外观“蠢萌安心”的家务机器人NEO均未设置性别特征,这似乎表明,定义性别并非机器人实现“亲和感”的必要前提,同时亦避免了强化已有的性别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