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印度的制造业,永远赶不上中国?原因其实很简单,印度工厂40%的成本,是开空调交的电费。很多人只知道印度热,但不知道热到什么程度。 印度制造业要追赶中国,最大的优势无疑是,年轻且庞大的人口红利,劳动力成本也相对低廉,但这个账,不能只算人力成本。 有一个常被忽视却极其关键的因素,就是印度的极端高温气候,别以为只是“热点儿”那么简单,2024年已是印度有记录以来平均气温最高的年份,比常年均值高出0.65摄氏度,4月刚到,新德里就多次冲破40摄氏度,全国27个气象站更是测出43摄氏度以上的极端高温,比往年热浪来得早了近一个月。 这种温度下,车间里的机器先扛不住,电子元件在高温中容易失灵,精密仪器的精度会跟着跳水,塔塔钢铁的厂区得专门装闭环电压调节系统,才能稳住设备运行,工人更不用说,高温天里生产率直线下降,苹果代工厂曾因太热停工两周,工人们在车间蒸桑拿的时间比组装手机还长。 想开工就得开空调,可这空调一开,电费账单能把人力成本的优势全吞了,印度工业用电价格本就比中国贵四成,偏偏供电还不靠谱,中央电力局2023年报告显示,东北部工业区电压合格率才82%-89%,电压波动导致的工业损失每年高达23亿美元,汽车制造业每分钟扰动就可能亏200-400美元。 更糟的是偷电泛滥,每年近五分之一的电力被偷,电网超负荷运行,高温天里13个邦都拉闸限电,苹果代工厂都没能幸免,企业被逼着建自备电站,这又是一笔额外成本,这么算下来,空调电费占去40%成本真不算夸张,毕竟降温是刚需,停电停产更是亏不起。 有人说换节能空调不行吗?印度确实要升级空调能效标准,可单次升级得砸7.2亿美元,压缩机还得靠进口,成本占了40%。就算企业咬牙换了,电网跟不上也是白搭,班加罗尔试点智能电网才把电压合格率从87%提到99.3%,可全国性的电网改造要等2025年才投520亿美元,猴年马月才能普及? 反观中国,不仅工业用电稳定,物流成本占GDP才7%,比印度的14%低一半,深圳工厂4小时能集齐手机所有零件,印度70%零部件得从中国进口,叠加关税成本又涨15%。 更讽刺的是,印度劳动力成本虽只有中国三分之一,综合成本却高5%-10%,富士康印度工厂想抄中国的管理模式,结果工人罢工;塔塔造的iPhone外壳良品率才50%,中国能到99.5%。高温带来的不只是电费,还有效率滑坡和质量问题,工人技能本就不足,培训周期要6个月,比中国多5倍,高温一来更难集中精力,iPhone退货率高达15%,部分生产线只能迁回中国。 说到底,印度制造业的困境从来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但高温引发的电费成本,像根扎在肉里的刺,把所有短板都放大了,人口红利看着诱人,可连让工人在合适温度下干活、让机器稳定运转的基础条件都满足不了,谈何追赶? 中国花四十年建起来的工业基建、稳定电网和完整供应链,印度现在抄作业都没头绪,毕竟他们还在纠结电网稳不稳,我们已经玩起了智能交通和数字化供应链,外媒那些喊着“印度取代中国”的论调,怕是没见过印度工厂的电费单,也没体验过高温天里停电的绝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