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新中国成立后,戴季英被任命为河南省开封市市委书记,但对于这个职务安排,戴季英的意

新中国成立后,戴季英被任命为河南省开封市市委书记,但对于这个职务安排,戴季英的意见非常大,后来他便给毛主席写了信,要求让自己主政河南。 一封来自开封的信件,让中南海的毛主席勃然大怒。1951年,河南开封市委书记戴季英写信向毛主席要官,要求让自己做中央委员、河南省委书记。这位参加过黄麻起义的老革命,为什么会在新中国成立仅两年后就犯下如此严重的错误?他的结局又如何? 新中国成立后,戴季英被任命为河南省委常委兼开封市委书记,但这个职务安排让他极为不满。作为一个从黄麻起义打拼过来的老同志,戴季英觉得自己的官职配不上自己的资历。他认为自己20年代就是党的省级干部了,又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就是河南区的省委书记,现在却只能当个市委书记,这让他心里很不平衡。 在工作中,戴季英的情绪越来越消极。他看到那些阅历没有自己丰富的同志,官职却在自己之上,心里极度不平衡。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他变得十分消极,对于中央和省委作出的决定,他都不予配合。省里开会的时候,戴季英经常公开表达与省委不同的意见,倚老卖老,自我标榜,在干部会议上说省委领导是左派。 这种不满情绪越积越深,终于在1951年底爆发了。戴季英给中央和毛主席写信,要求让自己任河南省委书记、做中央委员。在这封信里,戴季英详细列举了自己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功绩,强调自己的资历和贡献,认为组织上给自己安排的职务太低了。 毛主席收到这封信后非常愤怒。要知道,毛主席的一生勤政为民,将国家和人民放在首位,始终奉行公正的准则,最厌恶的就是官僚主义作风。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种工作任务繁重,毛主席每天忙得不可开交,这时候收到戴季英的要官信,简直是火上浇油。 毛主席看完信后,十分愤怒,大骂”戴季英已经不可救药了”,当即给中央办公厅批示:“共产党不需要戴季英这样的高级干部。这样的人,应该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永不启用”。 这个批示很快就执行了。1952年2月12日,河南省委即作出了开除戴季英党籍、公职的决定,并于22日的《人民日报》上全文刊登了《中国共产党河南省委员会关于开除戴季英党籍的决定》。一位参加过黄麻起义、在革命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同志,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不过毛主席对戴季英这件事印象深刻,一直把它当作反面教材。1955年10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七届六中全会上,毛主席再次点了戴季英的名,说:“谁不犯一点错误呢?无论是谁,总要犯一些错误的,有大有小。不可救药的人总是很少的,比如陈独秀、张国焘、高岗、饶漱石,还有陈光、戴季英”。 被开除党籍后,戴季英回到老家过起了平民生活。1984年,中央恢复他的党籍,补发省部级待遇。1997年冬,他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病房里弥留,护士听见他轻声自语:“官不是我要命的根,党才是。”随后闭眼,终年九十二岁。 戴季英这个案例给我们的教训很深刻。不管你在革命战争年代立过多大功劳,都不能因为个人得失而向组织伸手要官。毛主席对这种行为是零容忍的,因为这违背了共产党人的基本原则。功是功,过是过,任何时候都不能混为一谈。 从革命功臣到被永不启用,戴季英的人生轨迹值得深思。您认为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老干部的功劳与错误应该如何平衡?对于戴季英的结局,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