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初冬,兰州军区副司令乘坐绿皮火车,前往郑州出差。过了送餐时间,副司令拿出几颗炒花生米,放在嘴里细细咀嚼充饥。突然,火车颠簸了一下,1颗花生米掉在了地上,副司令捡起来接着吃。 这位副司令不是别人,正是从枪林弹雨里闯出来的董占林将军。 那年轻战士听完董将军一席话心里翻腾得厉害,他原本觉得掉地上的东西脏了就该扔,可将军用亲身经历点醒了他,粮食是命根子浪费不得,这件事后来在部队里传开了,不少新兵蛋子都拿它当教材,说首长官那么大还这么抠门,其实那不是抠门是懂得珍惜,董将军打仗那会儿饿过肚子知道一粒米有多重,现在条件好了也不能忘本,他平时在军区食堂吃饭碗底刮得干干净净,菜汤都不剩,有回后勤部门想给他换新家具,他直接摆手说用旧的挺好,把钱省下来给基层战士改善伙食,这种作风可不是装出来的,是一辈子养成的习惯。 想想现在有些人日子过舒坦了就飘了,吃饭点一大桌剩半桌子倒掉,衣服没穿几次就嫌过时,跟董将军比起来真该脸红,老辈人吃过苦所以惜福,年轻人没经历过饿殍遍野的年代,容易把浪费当平常事,其实节俭不是寒酸是对劳动的尊重,农民种地工人做工,每一粒粮食每一件衣服都滴着汗,糟蹋了就是对不起他们,董将军常教育下属说节俭是传家宝,官再大也不能丢了这个宝。 咱们社会发展到今天物质丰富了,但资源不是无穷无尽的,全球还有多少人吃不饱饭,中国虽然脱贫了可勤俭节约的传统不能丢,学校单位该多讲讲老一辈的故事,让年轻人知道好日子怎么来的,不是天上掉的是先辈用命换的,董将军捡花生米的小事看着不起眼,里头藏着大道理,那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