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以蒋经国的实力和威望,完全是可以在1988年去世的时候,将台湾省交到他的儿子手中

以蒋经国的实力和威望,完全是可以在1988年去世的时候,将台湾省交到他的儿子手中。要知道在当时,蒋经国的长子蒋孝文55岁,次子蒋孝武43岁,三子蒋孝勇40岁,从年龄上看,蒋经国的这3个儿子都有资格,继任蒋经国的位置。[无辜笑] 蒋经国育有三子一女,长子蒋孝文55岁,次子蒋孝武43岁,三子蒋孝勇40岁,从年龄和经历看,似乎都有可能进入权力核心,但最终蒋家第三代无一人接班。 长子蒋孝文早年在陆军军官学校就读时,因违反军纪多次受处分,赴美留学期间又因学业荒废被退学,长期生活作息混乱,后来患上糖尿病等多种疾病,1980年代初他的健康状况已无法承担任何公职。 次子蒋孝武曾在德国慕尼黑政治学院求学,回台后进入情报系统工作,1984年10月,旅美作家刘宜良(笔名江南)在旧金山遇刺身亡,美国联邦调查局查明此案与台湾情报机构有关,蒋孝武作为当时的情报系统负责人之一被卷入其中。 这起震惊海内外的政治事件让蒋孝武在1985年被调离台湾,外派新加坡担任经济文化代表处副代表,实际上已被排除在权力继承序列之外。 三子蒋孝勇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他从年轻时就对商业感兴趣,在台湾经营房地产和金融投资,积累了可观的财富,公开档案显示,蒋经国对他的政治培养远不如对前两个儿子那样重视。 蒋孝勇本人在多次公开场合表示,自己更适合经商而非从政,这种明确的个人定位让他成为三兄弟中最富有的一位,但也意味着与政治核心渐行渐远,女儿蒋孝章则早年嫁给俞扬和,长期居住在美国,几乎不参与台湾事务。 蒋家第三代的这些个人境遇,恰好与1980年代台湾的政治转型同步发生。 蒋经国在1978年继任后的头几年,基本延续了父亲蒋中正的威权体制,但到了1980年代中期,台湾社会要求政治改革的压力日益增大,1986年9月反对派人士在台北圆山饭店集会,宣布成立民主进步党,这是台湾第一个公开挑战执政党的反对党。 面对这一局面蒋经国在1987年7月宣布解除实施了38年的戒严令,随后又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他在这一时期的施政中,明显减少了对个人权威的强调,多次拒绝被称为“领袖”,并大量提拔台湾本省籍和年轻一代官员进入政府。 这些政策调整被外界解读为蒋经国对时代变化的回应,在他去世前的最后几年,“家族继承”这个话题在台湾政界已经很少有人公开讨论。 1988年蒋经国去世后,副领导人李登辉依宪法规定接任,此后数年间李登辉推动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包括全面改选民意机构、修改宪法等,台湾政治逐步走向选举制度。 蒋孝勇在父亲去世次年就带着妻子方智怡和两个儿子移居加拿大温哥华,后来又转到美国生活,他在海外继续经营自己的商业投资,直到1996年因病去世。 蒋家第四代的选择更加多元,蒋孝勇的长子蒋友柏从小在加拿大长大,接受的是西方教育,成年后他没有选择家族传统的金融或地产行业,而是钻研艺术设计。 2003年蒋友柏和弟弟蒋友常在台北创办了橙果设计公司,创业初期公司采用扁平化管理,但因缺乏有效的运营机制,一度陷入财务困境,蒋友柏随后改变策略,亲自介入公司日常管理。 2007年是橙果设计的转折点,公司不仅实现盈利,还接到了多个国际品牌的设计项目,蒋友柏在上海开设分公司时,坚持不使用家族关系获取客户资源,所有业务都通过市场竞争获得。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自己只想做一个设计师,而不是“某某的孙子”,这种态度代表了蒋家新一代对自身身份的重新定义。 回顾这段历史,蒋家三代人的不同选择,既有个人因素,也受到时代洪流的推动,第三代因各种原因无法或不愿接班,第四代则在远离政治的环境中成长,自然形成了与祖辈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 从1988年到今天,蒋家后代在商业和艺术领域各有建树,但都与台湾政治保持着距离,这种转变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也是台湾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 网友们议论纷纷: “时代不同了,家天下那套早就行不通了,小蒋先生晚年能顺应潮流推动解严,不传位给儿子,算是明智之举,给台湾留了条路。”    “老蒋盼着代代相传,没想到儿子辈还行,到了孙子辈,不是身体不行就是卷入命案,要么就只想赚钱,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江南案就是个分水岭,之前再怎么折腾也是内部问题,这事一出在国际上造成恶劣影响,直接断送了蒋孝武的政治前途,谁也保不住他。”   “比起靠祖上余荫,蒋友柏这样自己闯出一片天更让人佩服,橙果设计我知道,能做到现在这样,说明他是真有能力,不是靠名气吃饭的。”   “他这样挺好的,远离政治是非圈,干干净净做事业。证明蒋家后代不走老路也能成功。”   了解了蒋家三代人的故事后,您认为对于后代而言,是继承庞大家业压力更大,还是像蒋友柏这样抛开背景、白手创业更需要勇气?   官方信源:中国台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