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14日刘伯龙奉蒋介石的密令,派手下将卢焘骗到贵阳市郊枪杀,谷正伦得知后,气得吐血,开始策划除掉刘伯龙。[无辜笑] 当年贵阳局势紧张,解放军逼近贵州,国民党统治濒临崩溃,在这关键时期,年近七旬的卢焘选择承担起维护城市秩序的责任。 卢焘早年参与反清革命,后被迫流亡云南,他考入讲武堂,逐渐成长为滇军重要将领,曾担任黔军总司令等重要职务,面对军阀混战的局面,这位陆军上将作出重要决定,在北伐前主动退出军界,转而致力于贵州地方建设。 此后二十多年间,他亲自从两广地区招募工程技术人才,主持修建了贵州第一条公路,抗日战争期间,他为保障后勤供应积极奔走,抗战胜利后他又前往南京,为贵州民众请求减免粮赋,即便年事已高,他仍运用个人影响力支持各项有益于地方发展的实事。 正是这种务实作风,使卢焘在1949年11月那个关键时刻再次承担起重要使命,当时国民党官员大量撤离贵阳,深受市民信赖的他毅然组织成立“贵阳市民众临时治安委员会”,负责维持城市过渡时期的秩序。 这一举动引起国民党第十九军军长刘伯龙的强烈反应,刘伯龙以严厉手段著称,他担心卢焘的行动会影响国民党对贵阳的控制,11月14日一队士兵以开会为由将卢焘接出住所,车辆行至西郊偏僻处,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不幸遇害。 在卢焘遇害不到24小时后,解放军先头部队进入贵阳城,当市民们欢庆解放之时,本该在场见证的卢焘已无法看到这一幕,后来朱德总司令和李济深副主席从北京发来唁电,贵阳各界为卢焘举行追悼大会,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卢焘遇害事件也反映出当时国民党内部的权力矛盾,刘伯龙的行事作风引起多方不满,他曾因副官向自家提亲而将其处决,也曾因军车受阻而枪杀修车军官,更让贵州省政府主席谷正伦难以接受的是,刘伯龙揭发其通过桂系军阀走私烟土筹措军费,同时还安插亲信、擅自杀害军官,不断挑战权力体系。 卢焘之死成为激化矛盾的关键因素,谷正伦与副司令韩文焕设计,以交接权力为由将刘伯龙诱至晴隆县,当刘伯龙离开会议室时,遭到伏击身亡。 在短短十八天内,三位关键人物相继离世,而贵阳城已经迎来新的历史阶段。 网友们感慨万千: “这位卢焘先生真是令人敬佩!年少革命,中年建设,晚年为了百姓安危不惜挺身而出,最终却倒在黎明前一刻,这才是真正心怀家国的英雄,他的故事应该被更多人知道。” “刘伯龙这就是个疯子加屠夫!连自己副官和修车的军官都随便杀,简直毫无人性,在这种人眼里,别人的命都不是命,最后被谷正伦除掉纯属报应,大快人心!”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讽刺,卢焘将军努力维持秩序想让贵阳和平过渡,反而被自己人害了,而刘伯龙这种对同胞狠下杀手的人,却打着‘忠于党国’的旗号,到底谁是真正的爱国者,时间已经给出了答案。” “谷正伦也不是啥好人吧?他之前走私烟土,最后杀刘伯龙,感觉更多是为了个人权力和报仇,算不上为民除害,这就是国民党内部狗咬狗的一出戏,只是可惜了卢焘老先生成了牺牲品。” “看完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卢老先生就差一天就能看到贵阳解放了,太遗憾了,这说明在历史转折点上,个人的命运真的太脆弱了。向革命烈士卢焘致敬!” 您认为如果卢焘先生没有遇害,他在新中国可能会在哪些领域继续发挥作用? 官方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