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一个湖北穷小子高考考了289分,但由于消息闭塞,他就报考了华中师大,没想到的是,华师大的录取分数线才189分,而北大的分数线也只有270分,那么他后悔当初的选择吗?[无辜笑] 面对旁人“亏大了”的调侃,戴建业始终淡然,在他眼中,人生的价值从不取决于一纸录取通知书的校名。 书桌上的那根擀面杖,记录着一段父子之间的默契,某个深夜戴建业从书堆中醒来,发现父亲正静静站在门口,出乎意料的是,父亲没有责备,只是轻声说:“擀面杖该待在厨房,不该出现在书桌。”原来这根擀面杖是父亲特意放的,既为提醒他别伏案太久,也是对他自觉苦读的认可,父亲坦言,以往总是逼着他读书,如今看到他主动钻研,终于放下了心。 这个瞬间让戴建业深刻体会到,被迫学习的孩子很多,但能坚持到最后的很少,唯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支撑一个人在求知路上走得更远。 高中时期的戴建业本是数学尖子,曾在数学竞赛中夺得第三名,命运的转折发生在一个普通的语文课上,老师布置创作三首诗歌,苦思无果的他从资料中借鉴了几首,稍作修改后上交,没想到这个“小聪明”竟获得老师高度评价,还被赞为“小诗人”,这个美丽的误会点燃了他对诗歌的热情,从此他渐渐将重心从数学转向文学,最终选择报考文科,进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 求学路上他一路深耕,读完研究生后回到母校执教,在学术道路稳步前行的同时,他的感情生活也悄然展开。 与妻子何小平的婚姻并非一帆风顺,性格与生活习惯的差异让两人摩擦不断,戴建业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那段时间他宁愿在办公室加班到深夜,也不愿早早回家。 直到某个冬夜,他推开家门,看见妻子趴在餐桌上熟睡,面前摆着早已凉透、却明显反复加热过的饭菜,这个画面击中了他的内心,从那一刻起他学会了珍惜,在相互理解中,两人的感情日益深厚。 然而命运总是出其不意,何小平被确诊肺癌晚期,靶向药物治疗费用高昂,一盒五万元,单粒药就要一千七百元,有次妻子不慎掉落一粒药,急得跪在地上寻找,找到时已泪流满面,为了筹集药费,戴建业开始四处讲学,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尽管倾尽全力,2020年2月妻子还是永远离开了他,此后大半年他将妻子的骨灰安放在家中,每日相伴,那些难以言说的思念,都化作了苏轼笔下的诗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丧事办妥后他将全部精力重新投入教学,并尝试线上授课,凭借风趣的讲述和将古典诗词与当代生活巧妙结合的能力,他的课程迅速走红,短短数日就吸引了六百万粉丝,在讲座中他真诚地告诫年轻人:“先活下去,再谈理想。”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无数奋斗者的心声。 在儿子的婚礼上他分享了对婚姻的感悟,幸福在于珍惜眼前人,长久的关系需要相互包容,他与妻子相伴三十载,早已成为彼此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这些体会比任何书本智慧都来得珍贵。 在他的散文集《我的个天》中,戴建业探讨了古代文人的处世智慧,他特别欣赏陶渊明,虽生活清贫,却能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而苏轼的豁达更令他感同身受。 戴建业的人生轨迹,远非“高考阴差阳错”可以概括,从数学天才到文学教授,从婚姻危机到相濡以沫,从丧妻之痛到教学新生,他的每一步选择都在诠释,人生的精彩不在于拿到什么牌,而在于如何打好手中的牌。 网友们感慨万千: “老爷子这分数现在看是血亏,但那年代能上大学就是人中龙凤了,何况后来成了大家,说明是金子在哪都发光,选择没那么重要,坚持和热爱才重要。” “看哭了,尤其是妻子把药弄丢那段,太真实了,这才是普通人面对重病的真实反应。戴教授后来拼命讲课赚钱,是真男人的担当,没什么比身边的人更重要。” “有点好奇,如果他当年真去了北大,人生轨迹会完全不同吧?可能成了学者,但未必会有后来这么丰富的故事和感悟,所以人生没有如果,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他的课我刷到过,真的很有意思,完全不是以前那种照本宣科的老学究,能把古诗讲得那么接地气,让人听着傻笑,笑完又觉得有点道理,这就是他的本事。” “最打动我的不是他的高考选择,而是他和妻子的故事,从年轻时的争吵到后来的不离不弃,这才是最真实的婚姻和爱情,他的感悟都是生活教给他的,不是书上写的。” 大家觉得,在人生道路上,是“选择”更重要,还是“努力”更重要? 官方信源:华中师范大学官方网站校友/教师信息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