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写中国女排的二传手,原打算今天写杨锡兰、苏惠娟,但发现写杨锡兰的篇幅就够长的了,下期再写苏惠娟。
杨锡兰来自于八一队,身高179cm,在80年代初是不折不扣的高二传。她以跳传为主,出手点高于网口,大大加快了全队的进攻节奏,同时兼具稳定性,可高可快,是适配性很强的二传手。整个运动员生涯拿到四次世界冠军,其中三次是主力二传。包揽84和88两届奥运会、85世界杯、86世锦赛的最佳二传,是拿到世界比赛二传奖最多的二传手。同时还拿到了1986年世锦赛的MVP。可称得上她是女排历史上最伟大的二传手之一。
杨锡兰在国青是打四二配备的副二传,属于偏进攻型的二传手。1982年进入国家队后,就迅速打上了比赛。当时孙晋芳腰伤严重,访日比赛没有去,访美没有打,这两个比赛都是杨锡兰打的。结果对日本队保持全胜,对美国队4胜3负。这两个比赛充分证明了杨锡兰的实力。日本队主教练小岛表示,杨锡兰完全能接孙晋芳的班。
1982年世锦赛杨锡兰打了一些比赛,但关键场次没有上场。随后孙晋芳退役,杨锡兰顺理成章成为主力二传。
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1983年亚洲女排锦标赛上,中国女排在日本主场以0-3输给对手,丢掉了亚洲冠军。赛后,杨锡兰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当时中国女排是国家象征,国民精神支柱。球迷们纷纷给杨锡兰写信,让她赶紧退队。为此杨锡兰不知道哭了多少场,甚至直接表示不干了,回八一队。
其实时隔多年后,在油管上看到那场亚锦赛录像后,发现中国女排失利是多方面因素。主要是发球缺乏攻击性,让拥有两名世界级副攻江上、三屋的日本队打出了快速多变的战术攻,在副攻强有力的牵制下,两个主攻大谷、森田进攻也有声有色。中国队当时的副攻梁艳、杨晓君也是年轻队员,梁艳虽打了两次世界大赛,但经验并不丰富,杨晓君更是绝对的新人。两个人的拦网出了大漏洞,多次并不上,让对止一对一下球。在后排的一传也不稳,失误比较多。
中国队先后换上了朱玲、周晓兰两名老队员,朱玲以拦高球著称,但拦快球并不擅长,她上场后快攻打的不错,拦网也无多少建树,而且她的后排是弱点。周晓兰原来是世界最佳副攻之一,也是世界最好的拦网手之一,1982年访问秘鲁时因水土不服而阑尾炎手术,回来以后状态严重下滑,82年世锦赛输给美国后,就被梁艳替换了主力位置。83亚锦赛决赛她换上场后,稳定住了全队的一传,但拦网不好,只能再被梁艳替换。
杨锡兰并非当时报道的“有球就传四号位”“不敢组织快攻”,还是和副攻配了不少漂亮的快球,但她毕竟是新人,在逆境下节奏控制不太好,当时她又没有替补,无论如何都要在场上顶着,也出现了一些波动。集体项目不应由一个人来承担失利的后果,但当时电视不普及,以收音机转播为主,加上懂球的大众比较少,公众易将失利归于一个人。
当时距离奥运会只有8个月的时间,杨锡兰压力可想而知。中国女排在准备奥运会期间,主要是解决了发球攻击性的问题,除梁艳以外,一律改为远距离上手飘,增加了攻击性。再就是增加了一些集体跑动进攻,副攻杨晓君是一位暴力副攻,可以打一些强行背飞,在当时来说也是先进的技术。郑美珠的交叉和梯次进攻、结合双飞,在当时来说都是最先进的战术。再加上原来的双快一游动、时间差、双快、二打一梯次进攻,中国女排在杨锡兰的组织下,二、三号位及三、四号位各种战术眼花缭乱。
我们现在说,只有科技创新,才能立于世界之巅。40年前的中国女排也是践行了这一规律。战术创新、强令张蓉芳等老队员改发球、增加发球攻击性,正是中国女排能够从短暂的低谷中走出的关键。
1984年奥运会前,中国女排对美国队取得了8胜2负的压倒性优势,对日本队是两战全胜,而且第二场郎平、张蓉芳还没有首发,用替补主攻姜英、侯玉珠就击败了日本队,彻底甩脱了亚锦赛失利的阴影。必须借这个机会,纠正央视某解说员在2013年给1984年奥运会半决赛配音时所说的“当时中国女排怕美国,美国怕日本,日本怕中国”的说法。中国女排对美国女排一直胜多负少,我是有完整记录的。
1984年奥运会小组赛中国女排1-3不敌主场作战的美国队,主要是美国队派上190cm的秘密武器马杰斯,安排她和郎平对位,封住了郎平的进攻。这场比赛让美国队避开了她们最怕的日本女排,而中国队必须要在半决赛打日本队。
中国女排对日本这场比赛是一场完全碾压的比赛,中国女排的发球严重破坏了对方的一传,让其最擅长的快攻打不出来,拼强攻又完全被中国女排碾压。日本队对郎平是没有任何办法的,加上郑美珠的跑动进攻命中率极高,令日本队无法招架。现在回想1983年亚锦赛的失利,反而是好事,提前让中国女排发现自身问题。升级发球+稳住一传+网口碾压,甚至第三局后半段让姜英换下郎平,也没有影响中国女排轻松取胜。
杨锡兰这场比赛发挥好极了,赛前日本媒体曾叫嚣,日本的天才二传中田久美水平碾压杨锡兰,是日本取胜最大砝码,但事实却是杨锡兰不仅组织强过中田,而且拦网、发球、防守样样都很好,她的拦网高度让日本队主攻吃尽了苦头。
决赛面对的是美国队,对方在主场观众的狂热叫喊中,试图复制小组赛的胜利,但中国女排打的更加聪明。郎平打吊结合,有机会就跑动进攻突破对方的防线。张蓉芳的巧打频频得分。第一局14平后,袁伟民换上侯玉珠发球,第一个直接得分,然后对方韦肖夫一传过网、郎平扣探头得分。中国女排赢下首局。
后面中国女排光是张蓉芳、郎平两名主攻手打的顺手,杨晓君、梁艳的快球也很出色。杨锡兰调度有方,有稳有快,打出了高水平。中国女排顺利地3-0击败美国队,实现了三连冠伟业,而且前三次夺冠,都是决赛击败东道主夺冠,可谓是实力+心理的双重胜利。
拿下胜利后,杨锡兰哭成了泪人。没有人能够体会到她那一年多的压力和委屈,所有的情感,都在拿到冠军的一刻释放了。
第二年中国女排再夺世界杯冠军,杨锡兰当选优秀运动员、最佳二传。
1986年是中国女排动荡的一年,先是郎平退役,然后邓若曾辞职,刚退役一年多的张蓉芳在世锦赛前三个月接任中国女排主教练位置。
失去郎平,对于中国女排是重大的打击。而古巴队又涌现了超级扣手路易斯,加上卡波特、冈萨雷斯,攻击力最强,在当年的海鸥杯比赛中3-0击败了缺少了郎平、杨锡兰的中国女排。
也许是天助中国女排,世锦赛前18岁的路易斯竟然怀孕生女,生下孩子一个月后,就去参加了世锦赛,状态大减。
没有了郎平的中国女排必须依靠集体去迎战古巴队,杨锡兰无疑是这支中国女排的核心。中国女排的优势是整体的防守、串联世界最佳,这样就有了比任何对手更多的反击机会。如果有了反击机会,但二传组织不力、攻手太弱,肯定也不行。杨锡兰好就好在节奏掌控力很强,战术多变、打得快,但不是节奏的快,和攻手的配合默契,发挥每个点的优势,以多点进攻寻找突破口。
决赛中国女排五名攻手全打开了,侯玉珠、姜英的平拉开,杨晓君的背飞、梁艳的短平快,郑美珠的交叉和背拉开、双飞都格外出色,古巴队冈萨雷斯打的不错,路易斯体力不支,只打了一局好球,卡波特发挥平庸,中国女排以3-1击败对手,实现了五连冠霸业。
杨锡兰当选最佳运动员、最佳二传,作为二传手带领中国女排再次站在世界之巅。
1987年中国女排主教练抽成了李耀先,也进入了平庸时期,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中国女排获得铜牌,从世界冠军宝座跌落。全队仅杨锡兰当选最佳二传。
杨锡兰同时期还有两个天才二传,日本的中田久美、苏联的基里洛娃,中田在杨锡兰退役后,终于在1989年拿到了世界杯最佳二传奖,基里洛娃则在1990年拿到世锦赛MVP。和另外两位传奇二传相比,杨锡兰是最全面的一个,除了传球好,拦网、防守、发球都很好,必要时也能二次吊球或二次进攻,这是她能在三人同时期时成为最耀眼的那一个的主要原因。
1988年奥运会失利后,杨锡兰、侯玉珠、姜英、郑美珠、杨晓君等老将遭遇了铺天盖地的谩骂,昔日国家英雄沦为口诛笔伐的对象。她们在伤心之下,集体退役,离开了中国女排。除侯玉珠以外,其他四人均选择了出国。
杨锡兰的运动生涯品尝了最甜的酒,也品尝了最苦的果。她们不应该因失利而遭到公众否定。包括当时媒体曝光的一些中国女排的内幕,我们也看到她们在球场之外都是普通的人,有常人的一切缺点。正如我们不应该在女排胜利后将她们歌颂成完人,也不应该在她们失利后,将其贬得一无是处。其实,当你要求女排队员成为一个毫无私心、一切服从于集体需要的工具人时,你应该扪心自问,如果是你,你能做得比她们更好吗?
现在杨锡兰年过60,在瑞士生活得很好。以前中国女排参加瑞士女排精英赛时,她经常去观看比赛,并和陈忠和等老友交流。现在她经常和郑美珠、杨晓君、姜英、李月明、巫丹网上视频,她们在世界各地生活,始终保持着联赛。
杨锡兰取得的成就,后面再也没有哪个二传能超越。我说她是女排史最佳二传,可能也不为过吧。
木鱼一修
国内球迷都是输不起的,所以球员压力都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