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大汉奸赵玉昆被捕后,供出一名同伙,此人竟是解放军68军参谋长宋学飞,

历史萌主驾到 2025-08-07 09:54:17

1950年,大汉奸赵玉昆被捕后,供出一名同伙,此人竟是解放军68军参谋长宋学飞,杨成武急称误会,两人曾是战友,为何如今一人成了汉奸,一人成了高官?

1949年3月,北京苏州胡同里一个卖药材的中年男子被公安人员带走,他自称“赵质仑”,面部满是烫伤疤痕,看起来只是个普通商贩。

审讯中,这个男人的身份逐渐浮出水面,他就是潜逃多年的汉奸赵玉昆,那个在1941年引导日军围攻狼牙山、害死五壮士的罪魁祸首。

更令人震惊的是,赵玉昆供述时竟咬出一个“同伙”:时任解放军第68军参谋长的开国少将宋学飞,消息传开,在朝鲜战场指挥作战的宋学飞一时成为质疑焦点。

这起看似荒谬的指控,牵出了一段复杂的抗战往事。

1937年“七七事变”后,河北易县的地痞赵玉昆趁乱越狱,拉起千余人马,自封“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司令”,为了壮大实力,他三顾茅庐请来东北陆军讲武堂毕业的退役军官宋学飞担任参谋长。

宋学飞出身军官世家,1926年从东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在东北军任连长,“九一八事变”后他回到家乡河北易县,正值壮年的他本不愿与土匪为伍,但为了抗日大局还是答应了赵玉昆的邀请。

在宋学飞的整顿下,这支乌合之众逐渐有了军队的样子,队伍发展到5000多人,1938年3月被晋察冀军区收编为“河北抗日游击军第十路军”。

然而赵玉昆的土匪本性难改,被收编后,他既要享受八路军的政治地位,又舍不得过去的奢靡生活,看到其他出身相似的武装头目孟阁臣因欺行霸市被处决,赵玉昆开始担心自己的下场。

1940年3月的一个夜晚,赵玉昆借庆祝改编一周年之名设宴,将众将士灌醉,政委王道邦察觉异常,但为时已晚——赵玉昆已带着300多人投靠了日军。

关键时刻宋学飞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他及时向八路军通报赵玉昆的叛变计划,率领剩余部队继续跟随共产党抗日,1939年,宋学飞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历任晋察冀军区第25团团长、第一军分区参谋长等职。

赵玉昆投敌后成为日伪军的爪牙,疯狂迫害抗日军民,1940年9月,他包围了正在定兴县开会的县政府干部70多人,1941年5月,他在易县东娄山制造“娄山惨案”,80余名干部群众遇害。

最令人发指的是1941年9月的狼牙山围攻,赵玉昆带领伪保安队配合日军,不仅参与了对狼牙山的包围,还在山下到处搜捕八路军伤病员,制造了“菜园惨案”、“血井惨案”等血案。

9月25日,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主力转移,将敌人引向狼牙山主峰,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五人毁掉武器纵身跳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幸存。

宋学飞在晋察冀战场上英勇作战,他参加了雁宿崖战斗、百团大战等重要战役,屡立战功,抗战胜利后,他又投身解放战争,参加了石家庄、平津、太原等战役。

1949年开国大典时,宋学飞负责组织训练华北骑兵第三师的受阅工作,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他作为志愿军第68军参谋长奔赴朝鲜战场。

就在宋学飞在朝鲜指挥作战时,赵玉昆的落网让他意外“躺枪”,这个已经改头换面的汉奸为了减轻罪责,竟然咬出昔日的同僚,声称宋学飞也曾是其部下。

消息传到前线,曾经的老上级杨成武立即出面澄清,杨成武在证明材料中写道:“宋学飞同志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坚决,不仅及时揭发了赵玉昆的叛变阴谋,而且始终站在人民一边英勇作战。”

官方调查也迅速还原了真相:宋学飞与赵玉昆虽曾共事,但在民族大义面前作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一个堕落为汉奸,一个成长为革命将领。

1950年10月19日,赵玉昆在易县被公开审判后执行枪决,临刑前这个曾经害死无数抗日军民的汉奸瘫软如泥,与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就义形成鲜明对比。

1955年,宋学飞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的清白得到了历史最有力的证明。

这起历史公案反映了抗战时期复杂的政治生态,在国难当头的关键时刻,有人选择与侵略者同流合污,有人选择坚持民族气节。

宋学飞曾在旧军队服役,后来与土匪出身的赵玉昆共事,最终成为人民军队的将领,这样的人生轨迹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并不罕见,关键在于每个人在历史关头的抉择。

赵玉昆的堕落轨迹同样值得深思,从拉起抗日队伍的“司令”到残害同胞的汉奸,从耀武扬威的伪军头目到老鼠过街的逃犯,他的人生道路印证了那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

1970年,宋学飞在北京逝世,终年66岁,而赵玉昆的名字只能作为反面教材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两个人的不同结局,诠释了什么叫是非分明,什么叫善恶有报,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人性的光辉与丑恶都会被无限放大,历史不会忘记英雄,同样也不会放过叛徒。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历史萌主驾到

历史萌主驾到

历史萌主驾到,来跟我一起了解更多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