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年,为宋理宗选妃的官员杨俊来到一条河边,忽然听得上流水响,顺着水声方向看

勇敢小妹 2025-08-06 06:36:38

1226年,为宋理宗选妃的官员杨俊来到一条河边,忽然听得上流水响,顺着水声方向看去,看见一个姑娘洗菜的衣袖与手一道浸在水里,隐隐有一种青光鳞鳞,一时惊奇问道:“姑娘,你洗菜为何不抓袖?”姑娘以玩笑口吻回答:“奴家这是真龙不露爪,露爪非真龙”。 ​​​十二年那会儿,宋理宗派选妃大使杨俊跑到江南去挑美人儿。杨俊溜达到临安府旁边一条小河边,突然听到上游哗啦啦的水声,他一瞅,发现个小姑娘在那儿洗菜呢,手连同袖子都泡水里了,还泛着点青光,跟鱼儿似的。杨俊好奇了:“妹子,洗菜咋不挽袖子呢?”小姑娘乐了:“高手藏招儿,露招儿那就不算高手啦!”这姑娘就是谢道清,才十六岁,本来长得挺清秀,可打小就得了个怪病,浑身长疮,青一块紫一块的,看着挺吓人。村里人都躲着她,但人家学问好,厉害着呢,附近的人都知道。 杨俊盯着那截浸在水里的袖子,又瞅瞅姑娘脸上的疮疤,忽然觉得这丫头眼里的光不一样。 寻常女子见了他这带官印的人,要么怯生生的,要么挤眉弄眼想讨巧。这谢道清倒好,手里的菜篮子晃悠着,嘴角还噙着笑,像是在说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你叫啥?家里还有谁?”杨俊蹲下身,故意把官服的下摆扫过河边的青草。 “谢道清,”姑娘直起腰,水顺着袖口往下滴,“爹娘早没了,跟着婶子过活。” 旁边的随从扯了扯杨俊的袖子,低声说:“大人,您瞧她那脸,陛下见了怕是……” 谢道清好像没听见,自顾自把洗好的菜放进篮子:“官爷要是没事,我得回家了,婶子还等着做菜呢。” 杨俊没动,他想起临行前宰相史弥远的话:“江南女子多柔媚,可江山要的是撑得起事的骨血。” 他突然笑了:“谢姑娘,跟我走一趟吧。宫里缺个读史书的伴儿。” 谢道清的婶子听说这事,脸都白了。连夜翻出压箱底的粗布衣裳,给她缝了又缝,眼泪吧嗒吧嗒掉:“清丫头,咱不去成不?那宫里是金笼子,你这身子骨……” 谢道清摸着胳膊上的疮疤,那里刚结了层薄痂,有点痒。 “婶子,我读过《汉书》,里面说阴丽华当年也不是顶顶美的,可她能帮着刘秀坐稳江山。”她把攒了半年的几本手抄书塞进包袱,“我去看看,要是不行,再回来给您洗菜。” 进了临安城,谢道清成了笑话。 其他秀女个个描眉画眼,穿绫罗绸缎,见了她都捂着鼻子走。有个姓李的秀女故意撞了她一下,娇滴滴地说:“哟,这是从哪个泥坑里捞出来的?” 谢道清没理,径直走到藏书阁。那里有她只在乡野传说里听过的《资治通鉴》,书页泛黄,带着墨香。 她就坐在阁里的石阶上看,一看就是一天。饭菜凉了也忘了吃,头发乱了也忘了梳。 杨俊偶尔去看,总见她指着书上的字自言自语,有时皱着眉,有时突然笑出声,像个疯丫头。 过了三个月,宋理宗终于有空见秀女。 李姑娘穿着孔雀绿的裙子,扭着腰肢上前,刚要说话,就被理宗摆摆手拦住了。 “听说有个爱读书的谢姑娘?”理宗揉着太阳穴,他刚批完奏折,累得很。 谢道清从人群后站出来,还是那身粗布衣裳,脸上的疮疤没好全,却直挺挺地像株河边的芦苇。 “陛下,”她声音不大,却清清楚楚,“臣妾读《宋史》,见太祖皇帝陈桥兵变,不忘善待柴氏子孙;读《唐书》,见武则天虽为女子,却能整饬吏治。可见江山稳固,不在男女,不在容貌,在是否有颗装着百姓的心。” 理宗愣了,手里的茶盏差点没拿稳。 他见惯了莺声燕语,听够了阿谀奉承,这姑娘的话像块石头,“咚”地砸进心里。 那天过后,谢道清没被封为贵妃,只给了个“通义郡夫人”的名分,还是住藏书阁旁边的小偏殿。 有人说她傻,放着争宠的机会不用,天天还是抱着书看。 可宫里的老太监们偷偷说,好几次见陛下深夜往藏书阁去,俩人就着一盏灯,一个读史,一个听,有时能说到天快亮。 第二年春天,谢道清身上的疮突然就好了。 不是一下子变光滑,是那些青紫的疤慢慢淡了,露出底下白净的皮肤,像是被春水洗过的玉。 她还是常去河边,不过不再洗菜,是拿着书坐在石头上看。风吹起她的袖子,露出的手腕细白,真有那么点青光流转的意思。 后来理宗废了原来的皇后,册立谢道清为后。 大臣们反对,说她出身不高,曾患怪病。理宗只说了一句:“朕要的是能与朕共守江山的皇后,不是只会描眉的花瓶。” 谢道清当了皇后,没添多少珠翠,倒是把藏书阁的书搬到了坤宁宫。 蒙古兵南下时,朝臣们吵着要迁都,她站在朝堂上,声音比谁都亮:“祖宗陵寝在此,百姓在此,迁都是逃兵做的事!” 那股子劲儿,倒真像当年在河边说“真龙不露爪”时的模样。 信息来源:据《宋史·后妃传·理宗谢皇后》《南宋杂记》等整理

0 阅读:190
勇敢小妹

勇敢小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