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0年,朱元璋分封功臣时,有个叫“刘英”的,谁都不认识,而且寸功未建,朱元璋却封他为义惠侯。此人仅仅用一块没人要的荒地,换来一个世袭罔替的侯爵。 朱元璋,名字听着威风,可早年日子过得比谁都苦。他原名朱重八,生在元朝末年的安徽凤阳,家里穷得叮当响。1344年,天灾人祸接连不断,蝗虫、瘟疫、饥荒,家里田地颗粒无收。短短半个月,父母和大哥相继去世,留下17岁的朱重八和二哥,孤苦无依。 那时候,朱家连块埋人的地都买不起,亲人尸体停在家里,眼看就要发臭。朱重八急得不行,毕竟“入土为安”是老祖宗的规矩,亲人曝尸在外,他这辈子都抬不起头。没办法,他只能硬着头皮去求人。 朱重八挨家挨户敲门,低声下气求乡亲借块地安葬父母,甚至跪下磕头,承诺将来报答。可那年头,谁家都不富裕,很多人怕晦气,怕他还不起,干脆把他轰出去。朱重八走投无路,心灰意冷。 就在这时,一个叫刘继祖的普通农民站了出来。刘继祖家里也不宽裕,但人厚道,看不得朱重八这么惨。他没多废话,带着朱重八走到村外,指着一块荒地说:“这地不咋样,满是石头,种不了庄稼,但埋人够用了,你拿去吧。” 这块地确实没人要,可对朱重八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他感激涕零,带着二哥把父母安葬在这片荒地上。从那天起,刘继祖的恩情就刻在了他心里。 多年后,朱重八改名朱元璋,投身起义,推翻元朝,1368年当上皇帝,建立明朝。贵为天子,他却没忘当年那块荒地。1370年,他在南京大封功臣,开国英雄们按功劳排队领赏,徐达封公,常遇春封侯,大家都心服口服。可当“刘英”这个名字蹦出来时,所有人都懵了。 刘英是谁?没上过战场,没管过政务,连个小官都没当过,咋就封了义惠侯?这可是世袭罔替的爵位,地位不低啊!朝堂上议论纷纷,但没人敢吱声。 朱元璋站出来,语气平静地说了缘由:刘英的爹刘继祖,当年在他最穷困潦倒时,给了他一块地安葬父母。这恩情,他记了一辈子。刘继祖去世后,朱元璋就把侯爵给了刘英,用这种方式报答当年的恩人。 刘英突然被封侯,心里清楚这爵位不是自己挣来的,全靠老爹的善心。他为人低调,从不炫耀,得了封赏后也没啥野心。他常告诫子孙:要忠于朝廷,别忘了祖上的恩德。 1378年,朱元璋建明皇陵,把父母遗骨迁进去,还特意让刘继祖夫妇的神主牌位供在陵内,算是特别的恩宠。刘英也被派去守陵,负责打理皇陵事务。他每天早早到岗,检查陵园,干活认真,对下属和乡亲也和气,口碑不错。 晚年刘英身体不好,想去南京见朱元璋谢恩,可皇帝忙,没见着他。刘英等了半天,没等到召见,心里有点不痛快,回了老家不久就去世了。朱元璋听说后挺遗憾,亲自写祭文让人送到刘英墓前,算是一份补偿。 刘英死后,义惠侯的爵位传给后代,子孙靠着朝廷的俸禄和田产,过上了好日子。从1370年到1644年明朝灭亡,刘氏家族因为刘继祖当年的善举,显赫了近三百年。这段故事也被记进史书,成了朱元璋知恩图报的经典案例。
1375年,刘伯温去世才2天,就急匆匆下葬。没想到3天后,朱元璋得到密报,立刻下
【3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