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打我,我就打中国?”加拿大被美国制裁后,居然转头就“捅了”中国一刀,而且用的理由极其荒唐,加拿大究竟想干嘛?
今年 6 月,美国政府忽然对加拿大钢铁加征高额关税,这对加拿大来说可不是什么小打小闹。加拿大一直把自家钢铁卖到美国,几乎九成钢铁都是出口到这个南边的邻居。
美国一加税,加拿大的钢铁厂立马就跟着遭殃,大批工人失业,工会不断抗议,社会压力一下子压到了政府身上。
加方当然不是没有动作,对美国不少商品也加了报复性关税,什么汽车、电脑统统在内。
总理特鲁多还亲自跑到美国,试图协商。但美国总统特朗普态度强硬,不给半点情面,不仅不撤销关税,反倒威胁加征更多,还拿变成美国第51个州开玩笑。
加拿大这一番折腾下来,连自己都觉着无计可施,在贸易谈判上几乎找不到底气。
正当所有人都认为加拿大会继续和美国纠缠、努力自救的时候,事情却突然来了个大转弯。
7月中旬,加拿大政府意外地对中国出手,对中国钢铁下了狠手:限制中国钢铁的进口量,如果超了配额就按高税收处理,只要有中国成分的钢材还得额外加税。
加拿大自圆其说,说是担心美国一封锁中国钢铁后,中国会把低价钢材转卖到加拿大,冲击自家市场。
可根据官方数据,加拿大近年来从中国进口的钢材只占总进口的十分之一,和从美国等地比起来完全不值一提。中国就算真的被美国关上门,也不会把加拿大这种小市场当主力。
那加拿大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大多数人都明白,钢铁行业本来就是加拿大的一块大蛋糕,被美国一脚踢翻盘,本国工人压力山大,社会舆论火药味十足。
政府急需找个出口,既能让国内民众看到“政府出手了”,又不用在美国面前得罪得太彻底。选谁?
中国市场遥远,影响有限,对付起来又方便,怎么都是个“适合”转移矛盾的对象。
对于加拿大来说,对美关系太依赖,根本不敢真硬碰硬,反倒是中国,成了那个用来安抚抱怨最省事的替罪羊。
问题是,加拿大和中国的经贸关系,本来是互利的。加拿大需进口中国制造的商品,还想卖资源到中国,双方都能获益。
现在为了眼前的政治危机就把中加关系一刀切断,这种做法看上去解了燃眉之急,其实从长远看就像丢了西瓜捡芝麻。
美国不会因为加拿大打击中国就松口、国内工会的冲突也解决不了,反而有可能把自己拖进更尴尬的境地。
讽刺的是,加拿大刚刚像中国一样成为了美国“保护本国产业”政策下的受害者,没想到这么快又用同样方式对付中国。只不过换了个对象,这套理由连自己都未必信得过。
说到底,这一切都是因为加拿大对美国的过度依赖导致的。加拿大经济高度依附美国市场,特别是打铁、制铝这样的大产业一旦受限,政府很难有主动权。
缺少多元化的贸易伙伴,遇到大国压力反弹空间非常有限。不解决根本上的依赖和产业结构问题,打谁都治不了自己的病。
如今加拿大走出这一步,大家都看得明白。继续下去很难有好结果,想要解决真正的问题,终究得靠改革产业结构和调整对外战略。
国际社会也会看到,美加之间的主从关系没那么容易打破,甩锅中国只能是权宜之计,谈不上什么真正的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