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提醒中国要提防美国随时把演习当真开战,美国似乎也有意加码,好像在验证他们说的这事的正确性,局势的确是紧张起来了。
2025年6月,俄罗斯通过外交渠道向中国发出警告,称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演习规模空前,存在将演习升级为实际冲突的风险。 俄罗斯外交部基于情报分析,指出美国可能借演习之名测试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底线。消息传出后,北京迅速展开应对,外交部和军方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密切监控美军动向。 这不是空穴来风,俄方提供的情报显示,美国近期在关岛、冲绳和菲律宾的军事调动异常频繁,涉及大量战机和舰艇,远超常规演习规模。 美国此次演习代号“自由之盾”,覆盖第一岛链多个战略节点。美军动用了350架战机,包括B-52轰炸机和F-35隐形战机,配合航母战斗群和两栖攻击舰,模拟远程兵力投送和精确打击。 演习地点选在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日本嘉手纳基地和菲律宾克拉克基地,战略意图直指中国。美方公开宣称,演习旨在维护“印太地区自由与开放”,但这种说辞被中俄视为挑衅。 白宫国家安全顾问在媒体上反复强调美国军事力量的“全球到达能力”,进一步加剧了紧张气氛。中国方面迅速做出反应。 海军在东海和南海加强巡航,空军增加战备巡逻,雷达站24小时监控美军动向。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地区稳定,任何挑衅都将遭到坚决回应。 俄罗斯则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和其他多边平台,继续向中国提供情报支持,强调中俄需联合应对外部压力。普京在莫斯科的会议上明确指出,美国的举动是在“试探红线”,意在制造地区不稳定。
这场博弈的背景是复杂的全球局势。俄乌冲突持续僵持,俄罗斯希望通过拉近与中国的关系,巩固反西方阵营。 中国则坚持在俄乌问题上的中立立场,呼吁通过对话解决争端,同时反对美国主导的单边制裁。美国的强硬政策并非孤立事件。 特朗普2024年重返白宫后,延续了对华遏制战略,加大在印太地区的军事部署,试图通过经济和军事双重压力限制中国影响力。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则对中国立场表达不满,认为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偏向俄罗斯,多次公开批评。 演习期间,一起意外事件让局势进一步升温。一架美军侦察机在南海靠近中国领空,遭到中国战机拦截。双方在空中短暂对峙后,美机撤离,但事件被媒体放大,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中国外交部随后发表声明,要求美国停止挑衅行为,强调中国将采取必要措施捍卫主权。美国则辩称其行动符合国际法,拒绝道歉。这种擦边球式的对抗,让外界对冲突风险的担忧加剧。 社交媒体上,中国的网友们讨论得热火朝天。有人提到“料敌从宽,预己从严”,认为美国是在虚张声势,试探中国底线,但不敢真动手。俄罗斯媒体则分析,美国的演习有制造“代理人战争”的意图,试图通过盟友挑起局部冲突。
中国国内舆论普遍认为,美国的挑衅不会得逞,国家的军事和经济实力足以应对任何挑战。街头巷尾,普通市民也在议论,很多人觉得美国这是“雷声大雨点小”,但仍对局势保持警惕。 美国内部对此次演习也存在争议。部分智库警告,过度挑衅可能导致误判,引发不可控后果。特朗普政府则面临国内经济压力的同时,试图通过强硬姿态转移注意力。 演习的高昂成本引发部分国会议员质疑,认为资源应优先用于国内问题。俄罗斯方面,普京继续推动中俄在能源和科技领域的合作,以减轻西方制裁的影响,同时通过外交场合强化与中国的战略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