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皇帝耶律贤病死后,29岁的皇后萧绰,一夜之间成了寡妇,手握兵权的宗室贵族们虎视眈眈。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萧绰竟然让辽国从中衰逐步达于鼎盛。 公元982年深秋,年仅三十五岁的辽景宗耶律贤在瑟瑟寒风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留下了年仅十二岁的太子耶律隆绪和二十九岁的皇后萧绰。 萧绰一夜之间从母仪天下的皇后变成了手握幼主的寡妇,而她面对的,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江山。 耶律贤的病逝在辽国朝堂掀起了滔天巨浪,这位在位十四年的皇帝,虽试图重振辽室,但自幼体弱多病,朝政多依赖皇后萧绰与心腹大臣。如今主少国疑,那些手握兵权的宗室亲王们早已按捺不住野心。 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国以来,宗室夺位的惨剧屡见不鲜。耶律贤的父亲辽世宗便是在政变中被杀,而他自己能登上帝位,也是靠着一场血腥的权力斗争。 在这样的阴影下,年仅十二岁的耶律隆绪根本无法震慑那些拥兵自重的叔伯辈亲王。 当时对耶律隆绪最具威胁的是耶律罨撒葛、耶律喜隐等几位皇叔。他们不手握兵权,在军中经营多年,麾下亲信遍布。 萧绰在灵前召见重臣韩德让与耶律斜轸时,泪流满面地说道:“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 这番话既是萧绰内心的忧虑,也是对两位心腹的托付。 韩德让出身汉人世家,其祖父韩知古是辽太祖的佐命功臣,而他本人更是与萧绰有过早年婚约,后因萧绰被选入宫而作罢。耶律斜轸则是萧绰的侄女婿,属于后族亲信。这两人成为萧绰稳定朝局的骨干力量。 在韩德让的建议下,萧绰迅速采取了一系列雷霆手段。她首先以 “顾命” 的身份控制禁军,关闭上京城门,禁止宗室亲王入宫吊唁。随后,又以辽景宗遗诏为名,任命耶律斜轸为北院枢密使,总领契丹兵马;韩德让为南院枢密使,掌管汉人事务与财政。 这一安排巧妙地将军政大权分掌于亲信手中,切断了宗室亲王干预朝政的途径。 为彻底消除隐患,萧绰借故将耶律罨撒葛调往西北边境,任命其为西北路招讨使,实则剥夺了他在朝中的兵权。 对于反复无常的耶律喜隐,萧绰则采取更为强硬的措施,以 “谋逆” 罪名将其囚禁于祖州,并诛杀其党羽数十人。 萧绰这一系列动作干净利落,在短短一个月内稳定了朝堂局势,为耶律隆绪的顺利继位铺平了道路。 辽圣宗耶律隆绪继位后,萧绰以 “承天皇太后” 的身份临朝称制,开始了长达二十七年的摄政生涯。这位年轻的太后深知,仅仅依靠高压手段是不行的,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才能扭转辽国中衰的颓势。 萧绰首先从整顿吏治入手。她下令清查朝中贪官污吏,对于贪赃枉法的官员,无论其身份高低,一律严惩不贷。 南都留守耶律休哥曾举报其麾下将领耶律胡睹贪墨军粮,萧绰当即下令将耶律胡睹押解上京,查实后处以极刑,并抄没家产。这一案件震动朝野,使得各级官员无不悚然,官场风气为之一变。 同时,萧绰还完善了官员考核制度,规定 “岁课殿最,黜陟有差”,将官员政绩与升迁直接挂钩,有效提高了行政效率。 在经济领域,萧绰推行了一系列鼓励农业生产的政策。辽国虽然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但经过辽太宗、辽世宗等几代皇帝的经营,农业已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然而,由于长期战乱和贵族圈占土地,许多农民失去土地,沦为流民。萧绰下令 “劝农桑,薄赋徭”,并多次遣使巡查各地农业生产,减免受灾地区的赋税。 为解决土地兼并问题,萧绰借鉴中原王朝的经验,推行 “均田制”。 法律改革是萧绰执政期间的另一项重要举措,她下令修订法律,废除了 “同罪异罚” 的不合理规定。 萧绰还减轻了刑罚的残酷程度,废除了辽穆宗时期设立的 “炮烙”“铁梳” 等酷刑,规定 “民犯罪,听以钱物赎”。对于死刑案件,萧绰要求必须经过 “三覆奏” 才能执行。 在和北宋的作战中,萧绰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 公元986年,宋太宗赵光义趁辽景宗新丧、主少国疑之机,发动了 “雍熙北伐”,派遣曹彬、潘美等大将分三路进攻辽国。 面对宋军的大举进攻,萧绰亲自率军出征,坐镇涿州指挥作战。萧绰采取 “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的战术,首先派耶律休哥率军抵御东路宋军主力曹彬部,萧绰则与辽圣宗率领精锐部队驰援西路,大败宋军于岐沟关)。 此战中,辽军斩杀宋军数万人,缴获粮草、武器无数,粉碎了北宋的北伐企图 公元1004年,萧绰与辽圣宗率军大举南下,直抵黄河北岸的澶州,威胁北宋都城汴京。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亲征,双方在澶州展开激战。 最终,北宋被迫与辽国签订和约,规定北宋每年向辽国缴纳 “岁币” 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以白沟河为界,互不侵犯。 “澶渊之盟” 的签订不仅为辽国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也确立了辽国与北宋的平等地位。 公元1009年,萧绰还政于辽圣宗耶律隆绪,结束了长达二十七年的摄政生涯。同年12月,萧绰病逝于行宫,年57岁。#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来看看皇帝的一天是怎么过的?寅时正刻,紫禁城乌漆麻黑,58岁的乾隆被太监从被窝
【5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