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歼十“拼装术”救不了巴基斯坦空军?

雨书 2025-07-19 14:50:03

为何不直接将歼十整条生产线输送给“巴铁”?问题核心直指技术壁垒——即便交付,巴方大概率止步于机体组装阶段。 如同富士康精研iPhone组装工艺数十载,却从未触及核心的芯片与系统开发,战机生产的关键命脉也从未诞生于组装车间。最核心的航发与雷达技术,绝非流水线图纸所能承载,背后是深不见底的工业能力鸿沟。 审视巴基斯坦今日的工业根基,尚未及二十年前中国的强度与广度。须知当年的中国,即便美国将F22设计图册与核心工艺倾囊相授,我们依然难以复刻其精髓。工业能力的锻造,是熔炉中千锤百炼的累积,绝非图纸传递可速成。 工业禀赋的断层已注定巴方难以消化吸收歼十蕴含的高精尖技术。更残酷的现实是:​​当巴方工业能力可能在未来缓慢爬升到可尝试仿制的节点,中国航空工业的巨大引擎,必然早已轰鸣着跨越两代以上技术台阶。前瞻性与迭代速度才是不可逾越的天堑。​​ 中国已建成横跨数千环节、纵贯基础材料至尖端集成的​​全球最完备工业体系​​。这份经过数代人艰辛铸就的“全产业链”伟力,与尚在工业化征途上的国家相比,根本不存在“等量齐观”的可能。工业跃升之路,从来没有捷径可抄,唯有一锤一钉地锻造属于自己的硬实力。 中国走过的荆棘长路印证:唯有深植自身的工业沃土,才能最终浇灌出独立自主的国防科技之花。

0 阅读:8

猜你喜欢

雨书

雨书

每天给您分享我自己认为十分受用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