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国家安全部在公众号上披露了某国系统性窃取中国稀土的案情。非法窃取稀土

正又直说事 2025-07-19 10:54:54

7月18日,国家安全部在公众号上披露了某国系统性窃取中国稀土的案情。非法窃取稀土的主导者竟然是境外间谍机关!

某国间谍机关勾结境内不法分子,通过伪造标签、虚报含量、快递小包多次运输等手段,将稀土粉末掺进瓷砖原料、塞进塑料模特肚子、灌进矿泉水瓶,伪装成“合金配件”“机械零件”偷运出境。

这种偷窃持续多年,直到国安机关掌握确凿证据后,才一举截断了这条非法通道。

这不是普通的商业走私,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资源掠夺。稀土被誉为“工业黄金”,是制造芯片、导弹、新能源汽车电机的核心材料。

我国稀土储量占全球40%,中重稀土更是占80%以上,而某国既无稀土矿又缺提纯技术,只能靠偷窃维持其高科技产业和军工体系。

他们把稀土粉末混进瓷砖原料,每吨瓷砖能夹带50公斤稀土;将镝、铽等重稀土灌进矿泉水瓶,一个集装箱就能藏2吨。

这些稀土一旦流入其军工企业,就能变成F-35战斗机的耐高温涂层、核潜艇的声呐系统。

更可气的是,这种偷窃行为早有前科。2023年曝光的叶某某案件中,境外公司雇员利诱国内高管,非法提供7项机密级国家秘密.

2025年查获的墨西哥转口案,3800吨氧化锑通过“换标”流入美国,相当于我国全年出口量的15%。

这些案例也暴露出我们在稀土监管上存在漏洞。

一个是检测技术跟不上,X射线荧光光谱仪无法识别低含量稀土,而实验室检测耗时太长。

另一个是回收环节监管缺失,广东某地黑作坊低价收购走私稀土,简单处理后重新流入市场。

另外,是企业利欲熏心,部分厂商为蝇头小利充当“内鬼”,将稀土伪报成“焊锡膏”“耐火材料”。

这让人不禁想问,我们的稀土保护网为何总被突破?

究其根本原因,是美国联合日印澳组建“四方矿产联盟”,试图绕过中国供应链,但2025年其稀土进口仍有68%依赖中国。

为了摆脱这种依赖,他们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在泰国设立“换标工厂”,将中国稀土伪装成东南亚原产;在缅甸边境虚构贸易合同,利用中缅陆水联运通道转运。

这些行为本质上是对我国资源主权的侵犯,更是对国际规则的践踏。

值得警惕的是,稀土不仅是经济资源,更是战略武器。2025年4月我国实施出口管制后,宝马、大众等企业主动申请资质,而某国却变本加厉地扶持“灰色中间商”。

这种反差说明,合法企业尊重规则,而心怀叵测者只会钻空子。

国安机关此次行动,不仅截断了非法通道,更向世界宣告:中国稀土不做“免费午餐”,任何偷窃行为都将付出代价。

这场稀土保卫战给我们三个启示:一方面是技术升级刻不容缓,应推广全链条电子标签系统,从开采到出口全程溯源。

另一方面,法律威慑必须加强,对内外勾结者严惩不贷,让违法成本远超收益。

除此之外,就是全民意识要提升,稀土安全关乎国家安全,每个公民都应成为“哨兵”,发现可疑线索及时拨打12339举报。

毕竟,当某国在国际场合炫耀其稀土储备时,我们更应该挺直腰杆说:中国稀土,不是你想偷就能偷!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国安部披露境外间谍窃取我国稀土手法:灌入塑料模特、矿泉水瓶等偷运出境——界面新闻

0 阅读:17
正又直说事

正又直说事

又正又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