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李幼斌曾说,那时拍摄亮剑,张桐扮演我的勤务兵,也就是魏和尚,他年轻,却会抢戏,想出名费尽了心思,我跟张光北在前面演戏,他就在后面晃来晃去的,吸引眼球。
在2004年冬,太行山凛冽的寒风中,《亮剑》剧组正在拍摄一场指挥所戏份。
23岁的张桐身披八路军军装,手握步枪站在李幼斌身后。
当镜头对准两位主角时,他下意识地往前挪了半步,试图让脸多露出些。
而李幼斌猛地转身低吼,警卫员就该有警卫员的站位!
全场骤然死寂,张桐的脸瞬间涨得通红,此时这个刚从法国回来的年轻人还不懂,中国片场的规矩比少林寺的戒律更森严。
谈及李幼斌他是中国知名演员,以塑造硬汉形象著称,尤其在 《亮剑》 中饰演的 李云龙 角色深入人心。
其表演风格以深沉、犀利、有城府见长,擅长通过眼神和肢体语言传递角色内心世界。
直至今日他饰演的《亮剑》仍是抗日战争剧最经典,最贴近事实的,也是至今仍旧未被超越的。
而张桐是法国里昂艺术戏剧学院研究生毕业,以饰演硬汉角色著称,近年逐渐转型为实力派演员。
话说张桐的表演梦始于一次意外。
在南开大学计算机系的实验室里,他偶然接拍洗发水广告,镜头前的陌生感让他着迷。
于是他不顾父母反对,他卖掉家里房子远赴法国学表演。
在里昂戏剧学院的课堂上,老师强调每个角色都要争夺观众视线,这种西方戏剧理念深植他心底。
当2004年揣着肄业证书回国时,现实给他浇了盆冰水。
北影厂门口蹲守三个月,只换来《亮剑》里的小配角魏和尚。
在进组第一天他就懵了,李幼斌揣着暖手袋研读剧本,张光北对着镜子练眼神,没人理会这个海归的学院派理论。
更让他困惑的是,导演要求他收着演,这和在法国学的释放表演完全相悖。
之后真正的打击来自实拍。
有场戏需要他背着患疟疾的李云龙突围,张桐坚持真背李幼斌。
然而在前三次拍摄,他总在镜头边缘晃悠,试图用肢体语言吸引注意。
在第四次拍摄时,疲惫不堪的他脚底打滑,两人重重摔进冻土坑。
李幼斌揉着腰苦笑,小同志,戏是演出来的,不是拼出来的。
之后武术训练更让他吃尽苦头。
为演好少林武僧,零基础的他每天挥枪八小时,虎口震裂就用胶布缠紧继续练。
踢碎石板的戏份拍完,他右脚踝肿得像馒头,却追着武术指导问,法国老师说疼痛表演最真实,要不要再踢一次?
而这些执拗最终化为荧幕上的高光时刻,魏和尚徒手搏杀日寇的狠厉,守护李云龙时的忠勇,让观众记住了这个戏份不足百场的小角色。
虽然魏和尚的结局是被土匪谢宝庆杀了,挺让人意难平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的演技好。
在《亮剑》爆红后,他饰演的魏和尚也大放异彩,然而这也成了张桐的枷锁。
连续七部战争剧找上门,角色清一色是莽汉警卫员。
当他尝试突破接演都市剧时,年轻导演当众将剧本摔在他脸上,除了瞪眼你还会什么?
在那以后抑郁像黑云般压来。
最严重时他站在窗边喃喃想飞走,而他的妻子关思典辞掉工作日夜守候。
然而转机出现在2016年《绝命后卫师》剧组。
为演好红军师长陈树湘,他翻烂三本党史资料,在湘江战役遗址长跪不起。
拍摄长征戏时,他主动要求负重三十斤行军,脚底水泡磨破感染仍不肯坐担架。
在飞天奖颁奖礼上,张桐握着奖杯的手微微发抖。
当听到首位80后飞天视帝时,他眼前闪过无数画面,法国地下室啃狗粮的夜,太行山摔进泥坑的狼狈,被导演羞辱后的痛哭。
此刻奖杯烙着三组数字,零片酬出演的孤注一掷,暴瘦26斤塑造的憔悴军人,148处伤痕换来的战场真实感。
然而更大的挑战在《觉醒年代》等候。
为演活李大钊,他啃完北大图书馆所有李大钊手稿影印本,甚至学会雕版印刷体会文人指茧。
最绝的是法庭就义戏,当刽子手举起相机时,他忽然绽开微笑,这是查阅日本报纸发现的细节,真实李大钊就义前确曾对镜头含笑。
如今回看《亮剑》片场那些抢戏动作,恰是张桐演艺生命的隐喻。
当44岁的他再遇李幼斌,两人对坐畅谈三小时。
当年摔出来的腰伤已成老友间的笑谈,而那些挨过的骂,化作他给新演员的忠告,戏不在脸上,在骨血里。
从被斥挡镜头到成为镜头焦点,这条路他走了十八年。
当《觉醒年代》里李大钊在北大红楼振臂高呼时,观众看见的不只是革命先驱,更是一个演员用半生践行的誓言,真正的表演,终将以生命为火,淬炼出角色不朽的灵魂。
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知道错之后仍旧不会改,相信努力的汗水一定会浇灌出希望的花朵。
主要信源:(中国网教育——《亮剑》拍摄期间,“魏和尚”张桐抢戏摔了李幼斌,结果老李上去就是一顿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