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严查!”湖北武汉,一男子急着用钱,就签了来历不明的贷款,第一次贷了20万,约定好半年期偿还。可谁能想到,就在放款当天,他竟然被对方催着缴纳首期4.1万!等贷款期满,男子无力偿还,只能听从对方以贷养贷,他前前后后共计贷款100多次,贷了1741.58万,还了2887.6万。岂料这时对方却说还差470多万,男子把能卖的都卖了,还是还不起,对方居然拿他的老婆孩子威胁!无奈之下,男子选择了报警,结局让人意外! 信息来源:封面新闻 前两年市场行情变得异常低迷,回收的家电卖不出去,大量货压在仓库里,资金链直接断裂。 原材料涨价,人工成本也居高不下,工人还等着发工资,客户也开始催货。高先生焦头烂额,一边到处催账,一边想方设法找资金周转。 他最初想到的是银行贷款,可惜生意连续亏损,让他个人征信也出了问题。 几次尝试申请贷款都被拒,银行的门对他这类中小企业主彻底关上了。眼看生意就要撑不下去,他的心理防线一步步被压垮。 这时,一个自称“有门路”的朋友介绍了他去民间借贷。 “哥们,别再跟银行扯了,你这个情况,他们不会批的。我这边有个熟人,可以帮你搞一笔20万的短期周转,半年期,利息虽然高点,但钱下得快。” 高先生犹豫了几天,在资金逼得他喘不过气的时候,最终还是点了头。他见了放款人,是一位穿着西装、说话温和的“老李”。 对方递给他一份合同,写明是借款20万元,半年后还本金加利息共22.5万。 “放心,合同很正规,有我们公司的章,没问题的。”老李笑着说。 钱还没到账,老李就通知他:“哥,按照流程,你得先还首期款4.1万元,这叫‘利息+管理费+保证金’,是规矩。放心,钱从你到账的那笔里扣。” 结果,原本说好的20万元贷款,到账那一刻,只剩14万7千元——其他的都被名目繁多的“手续费”和“服务费”吃掉了。 “没关系,先救急。”高先生心想,只要工厂能运转起来,慢慢还能翻身。 可是,半年很快过去,市场依旧没起色。高先生的资金周转还是没有起色,到期还款22.5万的承诺根本无法兑现。他试图协商延期,却被一句话怼了回来:“马上还钱。” 随后,“老李”提出了“解套”的办法——再借一笔新的贷款,把旧账“还掉”,这样你可以“重新开始”。 就这样,他一步步走进了“以贷养贷”的死循环。 每次贷款,他都要签一个新的合同,看起来每份合同都清清楚楚,但实际到账金额永远缩水严重。合同写20万,到账只得15万不到。 还款时间刚过两天,催收电话就会响个不停,短信铺天盖地:“你已违约,后果自负!”、“准备好见法院吧!”、“别让你家人受牵连!”…… 高先生为了继续维持生意,继续借。一次又一次地借,一次又一次地被扣“砍头息”,一次又一次地被恐吓式催收。 三年时间里,他前前后后签了100多次贷款合同,账面上借了1741.58万元,实际到手的钱远远低于这个数字,而他实际还出去的,却高达2887.6万元! 高先生拼了命把厂里设备变卖,卖车、抵押房子,甚至连老家的宅基地都卖了,只为维持“信用”,避免债主找上门。 他的妻子也四处借亲戚朋友的钱帮他填窟窿,孩子的学费、生活费更是靠亲戚接济。 直到那天晚上,一通电话彻底击溃了高先生最后的心理防线。 “你老婆和孩子现在还好吗?要不要我们过去请他们喝个茶?” 他终于明白,这些人根本不是来“帮”他的,而是一步步设下陷阱,把他彻底榨干,直到他倾家荡产,乃至妻离子散。 深夜,高先生带着所有合同、借款记录,走进了派出所。 民警初步查阅后,立刻敏锐察觉不对劲。经调查,一个专门玩“砍头息”“阴阳合同”的非法高利贷团伙浮出水面。 他们专门盯着征信差、急需资金的人,通过看似“正规”的借贷合同,诱导对方签字、转账,并利用各种非法手段强迫还款。 多名受害人陆续现身,他们的遭遇几乎如出一辙:贷款多、到账少、还款高、利滚利、以贷养贷,最后陷入债务深渊。高先生只是这个团伙锁定的数十名受害者之一。 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之中,涉案金额巨大,犯罪嫌疑人涉嫌非法高利放贷、敲诈勒索、强迫交易等多项罪名。
“必须严查!”湖北武汉,一男子急着用钱,就签了来历不明的贷款,第一次贷了20万,
静赏秋月意韵绵
2025-07-19 10:20:1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