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籍华人公开警告中国,表示“若中美发生战争,美军有92%的几率碾压解放军,几乎是零悬念获胜”,这位华人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从美军智库,发出的一份报告中得到的结论 CSIS的报告基于一系列假设,模拟中美在台湾海峡的军事冲突。报告称,美军从日本和关岛的基地出动,依靠F-35战机、航母战斗群和潜艇的协同作战,能够迅速压制中国海军。推演中,中国舰队在首轮交锋中损失惨重,港口被封锁,补给线被切断。 报告强调,美军在24次模拟中获胜21次,胜率从最初的87%通过调整参数提升到92%。文章中指出,中国军力虽有进步,但与美军的全球投送能力、技术优势和盟友网络相比,差距显而易见。 然而,这份报告的假设条件却漏洞百出。首先,它低估了中国军队的反应速度和指挥效率,将解放军的作战能力设定为低于公开信息中的水平。 例如,中国的东风-21D和东风-26导弹,射程覆盖美军在亚太的大部分基地,被外界称为“航母杀手”,但报告中假设这些导弹的命中率极低,难以对美军构成实质威胁。 此外,报告忽略了中国火箭军的反介入能力,假设美军航母能轻松进入第一岛链,而未考虑中国在本土作战的地理优势。更令人费解的是,报告承认美军关键导弹库存可能在一周内耗尽,却未深入分析这对战局的潜在影响。 中国的军事专家对报告提出尖锐批评。兵棋推演的结果高度依赖输入参数,美方刻意设定对中国不利的条件,相当于“自己跟自己玩游戏”。 解放军的潜艇部队和电子战能力在近年显著提升,但在报告中几乎被忽略。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海军近年来装备了055型驱逐舰、093B型核潜艇等先进武器,火箭军的导弹阵地在演习中展现出快速部署和精准打击能力。这些都被报告选择性回避,显示出明显的倾向性。 国际媒体也对报告的科学性表示怀疑。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刊文指出,CSIS的推演过于理想化,未能充分考虑中国军队的非对称作战能力和后勤韧性。 文章提到,美军在亚太的基地高度依赖长距离补给线,一旦遭到中国导弹的饱和攻击,可能陷入被动。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则分析称,中国近年来在反舰弹道导弹、无人机和网络战领域的进展,让美军在西太平洋的行动面临更大风险。 这场争论的背后,折射出智库报告的政治动机。CSIS作为美国知名智库,长期接受政府和军工企业的资助。其报告往往迎合美国政府的战略需求,强调中国威胁以争取更多预算。 2023年,美国国防预算高达8580亿美元,部分资金流向智库,用于支持类似的研究。智库的兵棋推演更像是“定制产品”,通过设定有利于美方的参数,得出预定结论。 中国军力的真实水平难以被外部准确评估。近年来,解放军在公开场合展示的装备和演习成果,仅是冰山一角。 2023年的南海演习中,055型驱逐舰的垂直发射系统一次齐射数十枚导弹,歼-20隐形战机参与多兵种协同作战,展现出强大的体系化作战能力。 火箭军的东风系列导弹在多次演习中证明了其远程打击精度,震慑力不容小觑。这些进展让外界意识到,中国的国防建设早已不再是几十年前的水平,而是形成了覆盖海陆空的立体防御体系。 彻底退出军事话题的讨论,转型专注于科技投资,社交媒体上只剩零星的创业感悟。这场风波揭示了一个现实:智库报告虽披着科学外衣,却往往服务于特定政治目的
一位美籍华人公开警告中国,表示“若中美发生战争,美军有92%的几率碾压解放军,几
诸葛利剑
2025-07-18 15:14:25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