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72岁的高德康,依旧活跃在一线。
自1976年高德康带领11位农民,8台缝纫机创业至今,波司登已经走过了48个年头。在他的带领之下,波司登从常熟走向了全国,又从中国走向了世界。
在高德康身上,我们验证了专注的力量。也是这种专注的力量,将波司登推向了全球。
回溯到创业初期,高德康开始以代工起家。
到了1992年,其创业16年之后,其做了人生中最重大的选择,注册了“波司登”商标。并且在美国、加拿大、瑞士等68个国家和地区也同步注册国际商标。
这就标志着高德康正式以自主品牌,参与到整个市场竞争之中。
1994年,高德康开始尝试用自主品牌“波司登”开拓北方市场。这一次的尝试,将波司登差点推入了深渊,由于初代产品过于臃肿且缺乏轻便舒适感和时尚感,因此当年冬天快要结束,工厂生产的23万件羽绒服只卖了8万件。最终导致2000多万元的产品全积压在仓库,还欠下银行800万元的贷款。
在企业的生死攸关时刻,高德康对产品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最终在1995年的夏天,在北京王府井开展了反季销售,两个月卖掉了2.5万件羽绒服,由此回款了500多万,最终让公司转危为安,并且创下了全国销量第一的佳绩。
直到今天,反季销售仍是波司登重要销售方式。
企业的命运,和时代是紧紧相连的。庞大的市场需求,推动着企业向前。2007年,波司登在港交所上市。当时高德康为了化解羽绒服“看天吃饭”的风险,于是急于扩张做大规模,并开启了多元化的步伐。
一度波司登拓展了男装、女装、童装等多个领域。但多元化有时候并不是企业的“解药”,反而将公司推向了更危险的境地。财报显示2013财年至2016财年,波司登营收连续下滑,分别为93.25亿元、82.38亿元、62.93亿元以及57.87亿;净利润则从10.79亿、6.95亿,一路暴跌至1.32亿。
外部电商的崛起以及内部品牌的老化、让这家企业再度陷入“险境”。
高德康后来反思道,“由于资源有限,什么都做,注定什么都做不好”。
2017年,高德康决定回归主业,提出了“聚焦主航道、聚焦主品牌”的战略,并确立做“全球热销的羽绒服专家”的品牌战略定位。
2018年,波司登重申“聚焦主航道,收缩多元化”的战略,并且加以强化。在品牌方面,波司登通过参展纽约、米兰、伦敦时装周,参加国家级品牌活动展,做强品牌势能;在产品方面,波司登开始与多个知名设计师合作,推出联名系列产品,并邀请杨幂、肖战、易烊千玺、谷爱凌等明星为其产品代言;在零售方面,波司登在北京、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地标商圈设立旗舰店,并对核心商圈的形象进行升级。同时发力线上电商。
一系列的组合拳之下,波司登的高端形象深入人心。
但高端化之下,价格贵则成为必然,而波司登每年冬天也都会因为价格登上热搜,尽管屡被诟病,但高德康依然坚守高端战略,主品牌对价格不低头。
波司登集团高级副总裁芮劲松也表示,“降价是短效的手段,长期看就是‘自杀’。”
战略上的成功,推升了集团业绩的高升。而作为集团的掌舵人,高德康家族成为最大的受益人。根据2024年胡润百富榜信息显示,高德康家族以370亿财富位列第122位,排名比去年上升40位,财富比去年增长60亿。
值得注意的是,高德康家族对波司登有着绝对的控制权。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高德康家族在波司登的持股比例高达6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