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导弹为何如此精准?全靠这位身穿5元背心的老人!他用18月就破解了“钱学森密码”,实现了“指哪打哪”,要知道,这可是连美国科学家都无法完成 ! 原子弹成功爆炸后举国振奋,毛主席对此说道:“从此之后我们手里有了打狗棍。”那些域外势力特别是霸权主义国家,想要对我国发动突然袭击,可要掂量掂量。 然而原子弹作为一种特殊武器需要运载工具才能达到既定目标,进入70年代我国在导弹技术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但是和美苏两国相比在精确投放上却要差了很多。 20世纪70年代,美苏两国开启军备竞赛尤其是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而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在激光制导武器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这点就连军事强大的苏联也难以匹敌。 世界各强国非常重视导弹投射能力,然而仅仅只是发射出去还不能解决问题,关键点在于要命中靶心,同时导弹在飞速运转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受到电子干扰,而美国在信息化作战方面有着强大的优势。 尤其是在激光陀螺技术方面可谓笑傲全球,苏联为了获得该项技术也派出了大量情报人员,那时候的中国由于经济遭遇困难,在人才储备方面也不具备任何优势,对于我国而言想要搞这个技术简直比登天还要困难。 虽然相关科研人员面临了无数困境,但所有人都没有放弃,对此有人高屋建瓴提出了“钱学森密码”只要能够弄懂该问题,激光陀螺技术也能得到迎刃而解。 对该项问题的提出已经有很多年了,国内不少顶尖机构也想尽了千方万计想要造出陀螺仪,但是到最后都没有取得成功。 到1975年,此时的高伯龙已经47岁了,在激光研究领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专家,面对我国导弹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他没有任何犹豫,主动接受“登天任务”。 高伯龙在研发的过程发现困难不仅仅只有技术上,同时还面临缺乏科研经费的困境,不要说设备就连像样的实验室都没有,没办法只能将单位里的食堂打造成实验室,至于相关设备还要请求各个兄弟单位“帮忙”。 这还没算完,简陋的实验室在冬天冷得令人发抖,就像个冰窟窿一样,一旦到了夏天里面就热得跟蒸笼似的,虽然参与试验的相关人员苦不堪言,可是高伯龙却没有任何怨言,平时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呆在实验室,平均每天工作时间高达15小时以上。 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导致高伯龙身体出现异样,有一天他做完昨晚实验发现两条腿居然抬不起来,用手捏一捏竟没有任何知觉,提起裤脚一看才发现原来两条腿肿得像个馒头一样。 高伯龙身边的同事建议他休息一段时间,可是高老却说道:“如今已到了最关键的环节,如果我们不坚持下去,就会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就这样他带领大家日以继夜不停地干活做实验,终于将激光陀螺仪的镜片打造成功,到1978年还将第1代样机给搞了出来,在相关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已经具备追赶美苏两大强国在激光陀螺仪方面的能力。 1980年改革开放之风吹遍大江南北,科研工作也得到了很好地发展,高伯龙的实验室也没有当初那么寒酸。 他一心想要提高我国在激光陀螺领域的技术实力,当高伯龙提出我们中国也要研发四频差动激光陀螺技术时,不少业内专家纷纷提出反对,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理由就是,该项技术需要花费大量资金,现有技术能力无法支持该项技术研发! 高伯龙却认为完全没有问题,并且在经费上要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与此同时,他在会议上又拿出亲自制定的研究方案。 经过激烈讨论,相关领导终于同意高伯龙的方案,在后续的日子中他拿出100%热情投入研究,经过数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斗,终于成功制造出属于中国的第一台先进的原型样机,随后在测试的过程中,导弹精度没有出现任何变化。 高伯龙和当时的绝大多数科研者一样,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摒弃拿来主义,中国人一定要将技术牢牢地抓在手中,就是因为一直敢于创新才让我国在激光陀螺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如今很多人在为我国科技实力飞速发展而感到自豪,但是大家却忽略了一件事情,高伯龙院士直到去世那一天,仍然穿着5块钱的旧背心,个别地方还有破洞,但他却没有任何怨言,心中想的依然是国家!
我国导弹为何如此精准?全靠这位身穿5元背心的老人!他用18月就破解了“钱学森密码
洋洋爱说史
2024-10-11 15:40:0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