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及“计划生育”,众多中国人瞬间便能联想到马寅初。这位曾提出“少生优生”口号的

洋洋爱说史 2024-10-01 13:38:48

一谈及“计划生育”,众多中国人瞬间便能联想到马寅初。这位曾提出“少生优生”口号的学者,自己却有两房妻子和八个孩子。他的这一主张,却无声无息地改变了数代人的命运轨迹。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历经长期战乱的洗礼,国内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且由于战争的创伤和生活的艰难,人口增长显得迟缓无力。然而,随着国家逐渐走向稳定,经济开始复苏,人民生活水平也随之有了显著提升。 特别是到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国家迎来了一个人口快速增长的阶段,这一变化无疑给刚刚起步的经济社会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   为切实应对人口增长所带来的挑战,我国政府开始对人口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并积极探寻科学且合理的应对措施。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有识之士和社会活动家开始积极倡导计生的理念,他们希望通过实施政策,合理调控人口增长,优化人口结构,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马寅初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对国内的人口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阐述了诸多具有预见性的见解。   他指出,控制人口增长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过快的人口增长不仅会加剧资源环境的压力,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就业困难、教育资源紧张等。   于是,他极力推崇计生理念,倡导借助政府引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之法,达成人口有计划地增长。   他的理论,既为政府施行计划生育政策给予了关键的理论依凭,又在社会层面引发了深远的影响。许多人开始认识到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更加积极地支持和参与到计生工作中来。   1882年,马寅初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聪慧与勤奋。经过私塾和上海“育英书馆”的学习,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北洋大学,之后更是获得官费留学资格,赴美国深造。   但也就是在美国留学期间,他与王仲贞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尽管他在国内已有家室。其实,早在马寅初19岁时,就已按照父母的安排,迎娶了张团妹为妻。这段传统的婚姻生活起初甚是美满,夫妻二人共育有一子两女,其温馨和睦,令人称羡。   然而,命运多舛,儿子的夭折给这个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张团妹深受其痛,难以释怀。与此同时,马寅初与妻子的情感也渐行渐远。 于是,在留学归来后,马寅初并未与王仲贞断绝往来,反而将她纳为妾室,并育有多个子女。这样的家庭虽源自一夫多妻的旧俗,却展现出别样的和睦与融洽。   留学归来后,尽管马寅初已35岁,但他还是纳了年仅13岁的王仲贞为妾。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年龄的巨大悬殊,却并未阻碍两人情感的交流。   王仲贞的青春活力为马寅初的生活注入了新鲜血液。在家中,她与原配张团妹关系亲密,宛如姐妹,共同照顾丈夫,维持着家庭的和谐。   日常生活中,马寅初常与两位妻子和孩子们共度时光,无论是用餐、散步还是购物,都流露出自然亲切的互动。外出度假时,他们亦同行同游,共享天伦之乐。   马寅初的婚姻状况在当时社会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尤其是在他后来提出计划生育政策时,更是遭到了许多人的质疑和批评。   即便如此,却不影响他在经济学领域取得成就。他发表众多高质量论文,还创立中国经济学社,有力推动了经济学的普及进程和发展态势。   他所倡导的“新人口论”倡导限制人口规模、改善人口素质,此见解在当时激起了广泛探讨,且对计生政策带来了深远影响。   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勇敢地抨击时弊,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发声,即使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也毫不屈服。   马寅初的卓越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荣获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央研究院院士等荣誉称号,并在逝世后获得首届中华人口奖“特别荣誉奖”,被评为“最美奋斗者”个人。   信息来源: 马寅初的真性情 .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网

0 阅读:12
洋洋爱说史

洋洋爱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