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刘强东喊话征收90%“暴利税”,能否解决AI时代的财富分配难题?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文|单挑社11月7日,刘强东在乌镇,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又爆出了一个炸裂的观点。他说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文|单挑社

11月7日,刘强东在乌镇,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又爆出了一个炸裂的观点。他说:可以对"技术型垄断企业"征收高额税,微软、苹果、Facebook这些企业都要向美政府缴纳90%“暴利税”。收取的这些钱可以投到养老、教育这些公共领域。

社友们对东哥的这个观点怎么看?我觉得这是大势所趋。

刘强东说的是美国的科技企业,我觉得他还是话里有话。

刘强东到底看到了什么?才会说出这些话。

这些年,一个只有在科幻电影出现的场景,越来越清晰的照进了现实。那就是机器和AI正在快速吃掉人们的工作。

咱们先看一下数据。

中国报告大厅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745亿件,但最后五公里配送成本占比高达60%。中国劳动力成本从2019年的1.7万元涨到2025年的2.3万元。

与此同时,我国已部署超过6000台物流无人车。京东的L4级无人重卡在京津冀、长三角等五大经济圈投入常态化运营,累计里程突破1000万公里。美团无人机在深圳日均配送单量突破5万单。

这些都是已经在跑的生意了。

"木头姐"凯西·伍德的ARK基金今年发布的报告给出了更惊人的成本数据:无人机在小件快递方面可将成本从5.40美元降至0.35美元,地面配送机器人可将批量配送成本从2.40美元降至0.40美元。

成本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人工根本没法竞争。

麦肯锡咨询公司预测,2030—2060年,全球约50%的现有职业将面临被AI替代的风险。具体到2030年,欧美地区超过30%的工作可通过AI实现自动化。

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发布的《未来工作:大语言模型和工作》进一步明确了两类岗位:一类是容易被AI取代的工作岗位

容易被AI取代的工作岗位

另一类是可能通过AI提高生产力的工作岗位。

可能通过AI提高生产力的工作岗位

当AI,机器人技术不断成熟,并深入到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的每一根血管里时,这不只是失业这么简单,更要命的是钱的流向变了。

一个快递公司,以前养100个快递员,每人月薪5000块,一个月人力成本50万。现在用了无人配送,只要10个技术员维护设备,每人月薪1万,一个月成本10万。

省下的40万去哪儿了?进了公司利润,进了股东口袋。

那90个失业的快递员呢?一个干了十年快递的40岁大哥,让他去学编程、学AI,现实吗?新岗位有那么多吗?

答案是肯定没有。以前有一个理论说,技术进步创造的新岗位,要远远超过淘汰的旧岗位。汽车淘汰了马车夫,创造更多的驾驶员,车间工人和修路工人。

但这次AI技术带来的社会变革不一样了。麦肯锡在《新的工作未来:在欧洲及更广范围内部署AI并提升技能的竞赛》这份报告就提到了,技术能带来劳动生产率提升,但同时需要大量岗位转岗和再培训投入。意思就是大量的人被淘汰,需要再培训学习新技能。但被机器替代的人,要远远多于新创造出来的岗位。

过去十几年,技术进步叠加平台化,巨头化。这让一些企业形成了三层护城河。

你用微信,因为大家都用微信。你不用就无法沟通交流。这形成了一种网络效应。平台掌握了海量数据,推荐越精准,用户越离不开。进而形成了数据壁垒。平台做大了,多服务一个用户几乎不增加成本,可以压低价格,甚至免费挤走小竞争者。逐步实现了规模经济。

这三层一叠,不管你承不承认,这就是垄断。利润率和现金流远远超出正常竞争状态。

问题在哪儿?这些超额利润都留在了公司和股东手里,没有回流到社会。被机器替代的工人拿不到一分钱,需要转岗培训的人,这个钱事业的人没有,国家也没有。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也没钱补。

这就是刘强东说要征暴利税的原因。不是要打压科技企业,而是说技术带来的超额利润应该有一部分回流社会,用来帮助那些被技术冲击的人。

现在的技术冲击还只是前菜,真正的技术革命的盛宴还没来

如果只是失业、转岗,事儿还不算太可怕。真正可怕的是,AI正在改变人类社会运转的底层逻辑。

我们现在的社会怎么运转?你工作,你拿工资,你用工资买东西,你生活。这套逻辑运转了几百年。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到马克思的《资本论》说都是这一套的逻辑。

但AI要把这套逻辑打碎。

麦肯锡说,一半的业务活动可以自动化。往前看十年、二十年,这个比例只会更高。到那时候,机器生产足够的食物、衣服、住房、医疗、教育,人类还需要为"生存"去劳动吗?

硅谷的投资人已经在公开说,AI会带来广泛的"通缩效应"。越来越多的东西,生产成本趋近于零,价格越来越低。

你看软件。一个软件开发出来,复制成本几乎为零。你用和一亿人用,成本差不多。所以很多软件都是免费的。

AI会把这个逻辑推广到实体世界。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越来越多的东西会接近零成本。

到那时候,吃饭不愁,穿衣不愁,住房不愁,看病不愁。人类还需要每天上班打卡吗?

这不是天方夜谭。预计到2025年底,中国智能物流市场规模将突破2.5万亿元,新技术渗透率有望达到60%以上。到2030年,无人驾驶物流车产业产值增量将达到5948亿元。

但问题来了。如果大多数人不需要工作了,他们拿什么生活?现在的逻辑是你工作才有工资,有工资才能买东西。如果不工作,你就没钱,你就活不下去。

这个逻辑在AI时代行不通了。机器生产出来的东西堆积如山,但大多数人没钱买,怎么办?

这就回到了刘强东的提议:对技术垄断企业征暴利税。他看到的不只是眼下的失业问题,而是更远的未来。AI彻底解放了生产力,人类不需要为生存而劳动。但这个转变过程中,如果没有新的分配机制,社会会撕裂。

一边是掌握技术和资本的少数人,财富越来越集中。另一边是被技术取代的大多数人,生活越来越艰难。

要如何解决这种撕裂呢?

那就是对垄断技术征税,甚至是刘强东说的征90%的重税。

刘强东这个建议能不能真的落地?谁也不敢说。但他敢在公开场合说这个话,说明技术带来的社会问题,已经严重到不得不谈的地步了。

AI不是狼来了,因为AI已经来了。它正在以超出大多数人想象的速度改变一切。

技术进步不会自动带来公平,相反,如果放任不管,技术会让不公平更严重。

我们需要在技术彻底改变社会之前,先改变规则。让AI解放生产力的同时也解放人,让人不必为生存而挣扎,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当然,一个彻底解放了人类劳动的社会,会是一种什么形态?它会如何运转?现在还只是停留在思想实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