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文|单挑社
最近关于"黄金税"的消息,让很多想要买黄金的和手里屯了不少黄金的都有点慌。是不是要多交税了?黄金价格会受影响吗?
首先社长要给大家明确一件事,那就是中国根本就没有"黄金税"这个东西。大家所说的"黄金税",其实是增值税、消费税、进出口税这些税种混在一起的通俗叫法。
咱们先看一下为什么会有“黄金税来了”这个容易让人恐慌的说法?
这主要来自最近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黄金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2025年第11号)。
这条公告到底说了啥呢?我大体概括一下,就是到2027年12月31日之前,通过上金所/上期所买卖“标准黄金”,卖出环节免征增值税。如果只是账上成交、没把金子从指定金库提走,交易所这边也免增值税。
一旦把金子“提出来”,就要按用途分两条线:用于投资的,执行增值税即征即退,同时免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但以后再卖出去只能开普票、不能开专票。用于非投资,例如做首饰、工业用金的,交易所仍免征增值税,买方一般纳税人可以按发票金额×6%算进项,后续销售可以开专票。
同时还有一条红线要注意:不走交易所体系去销售标准黄金,仍按现行规定照常征税。用途如果要改,6个月内、且只能改一次。这份公告从11月1日实施,并同时废止2002年、2008年的相关旧文。
这条《公告》说白了,就是把黄金交易的税收规则说得更明白、管得更严了。
新规则的核心是把"标准黄金"的税收管理细化了。
什么是标准黄金?就是在上海黄金交易所或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的、符合国家标准的金条金锭。不是你在金店买的那种纪念金条。
新规则是这样的:如果你通过这两个交易所买卖标准黄金,卖出时免增值税。如果只是在账面上交易,没有把实物金条提出来,交易所也免增值税。

不过一旦你要把金条提出来,就要分两种情况了。
第一种,投资用途。增值税即征即退,意思是先收后退,免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但你再卖的时候,只能开普通发票,不能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这条规定主要在管发票,管的是企业,而不是管个人。
第二种,非投资用途。比如拿去做首饰、工业用金。交易所免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以按发票金额的6%计算进项税额抵扣,后续销售能开专票。
如果你不通过交易所卖标准黄金,那么就还是按原来的规矩去交增值税。这个政策执行到2027年12月31日。
国家费这么大劲搞这么复杂的规则,到底想干什么呢?目的就是要把"投资金"和"加工金"这两条线给彻底分开。
以前这两种需求混在一起,漏洞太多了。有人明明拿黄金做首饰,却按投资金的名义走,拿退税优惠。有人反过来操作,来回倒腾赚税差。
还有更过分的就是搞"空转走票"。我给大家举个例子解释一下。
例如甲公司在交易所买到一批投资用途的金条。但不把金子提出来,货还在金库里躺着。甲给乙开票,乙再给丙开票,丙又把票倒回给甲……
这一圈下来,账面上看起来像真的买卖过很多次的样子。其中,有的公司拿到了进项抵扣。有的公司可以去申请即征即退的税收补贴政策。

另外还有人把黄金当成套利工具,专门囤货套利。利用不同渠道、不同用途的税率差,低买高卖。
过去,这些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就把市场给搞乱了。真正想投资黄金的人,发现价格不透明,不同渠道价差很大。真正做黄金加工的企业,发现有人用不正当手段竞争。国家的税收也流失了。
所以这次新政策,就是要堵死这些灰色空间。把交易所的规则统一,把发票、进项抵扣、即征即退、用途变更全部钉死。让黄金交易回归真实需求。
讲到这里我想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来了。
这个政策对普通人买黄金有什么影响?先说买金饰的人,基本不受影响。
例如你去周大福、周生生这些店买金饰,价格构成是这样的:金料价格+加工费+品牌溢价。消费税过去是5%,现在还是一样,没有变化。增值税也还是按现行规定执行,这些都含在标价里了。

新政策主要针对的是交易所层面的标准黄金,不是金饰。所以别指望金店会因为这个政策降价。
再说投资买金的人,这个就需要要注意选择渠道了。
政策主要影响的是交易所会员单位和机构客户,这些渠道的税务处理会更顺畅。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最省事的是买黄金ETF,或者上海黄金交易所挂钩的场内产品。这些产品价格贴近场内报价,买卖差价小。
如果你去银行或金店买投资金条,溢价和回收价差可能会有些调整,但不会天翻地覆。因为这些渠道本来就不是走交易所的标准黄金路线。
那么这个政策会不会影响金价呢?其实影响很有限。
因为国际金价的涨跌,主要看美元利率、地缘风险、央行买盘、ETF资金流向。中国的这个税收政策,改变的只是国内的交易链条和渠道结构。
所以,别被"黄金税来了"这种标题吓到。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的投资者或者消费者,那么该投资的继续投资,该消费的继续消费,跟过去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国家只是在给市场立规矩、清理乱象。短期可能有些人不适应,但长期对所有人都是好事。
市场规范了,价格透明了,你买黄金的时候心里更有底。这才是这次改革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