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正式“休战”刚开始,双方均收回制裁措施1年!
那么中美还会再战吗?答案显而易见
可中美为何再战?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
这是我今天重点说的,毕竟这才的“第一性”原理。
一提到这个问题,很多人第一反应会说是关税摩擦,或者说是科技竞争,甚至有人觉得,换个美国总统就能缓解。
但这些说法只是表象而已。
今天咱们就说说。

要知道,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秩序,本质上就是一套“金字塔式”的剥削体系,在这个体系里,美国在金字塔顶端,成为食物链的掠食者。

至于其他“角色”,美国已经给全球国家都分好了:
有的国家负责提供能源和原材料,比如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委内瑞拉和中东等国。
有的国家负责搞低端制造业、出劳动力,比如中国,以及日本、韩国等
而美国只需要掌控金融、科技、军事这三大核心权力,就能躺着赚全世界的钱。
这种分工模式刚开始运营和循环的时候,确实很多国家都能分到一点好处。
但时间一长,各国就发现不对劲了:自己辛苦忙活,把资源挖出来、把产品造出来,最后大部分利润都被美国拿走。
就拿我国制造业来说,以前我们做一双运动鞋,出厂价几十美元,到了美国能卖到几百美元,中间的差价全被品牌方、金融资本和渠道商赚走了;
还有那些靠资源出口的国家,卖着自家的矿产和石油,结果本国经济却被美元潮汐收割,辛苦攒的外汇储备,老美一加息就大幅缩水。
这种“自己流汗,老美分钱”的模式,时间久了,谁能不憋屈、不满?
但为何大多数国家敢怒不敢言?
核心就是美国实力强,军事、科技、金融三大霸权环环相扣,谁要是敢挑战这套秩序,大概率会被收拾得很惨。
更关键的是,美国在每个国家都培养了自己的代理人,这些人享受着全球化的红利,自然会维护这套对他们有利的秩序。
就拿我们来说,过去为了融入这套全球化体系,国内慢慢形成了三个群体:
第一是富人群体里的买办阶层,他们本质上就是美国在华利益的代言人,靠着对接美国资本、代理国外品牌赚得盆满钵满;
第二是信奉精致利己主义的中产群体,他们围绕着买办阶层和外资企业做上下游生意,日子过得滋润,满脑子都是“岁月静好”,根本不想打破现有格局;

这两个群体加起来大概有2-3亿人。
最后,剩下的11多亿都是普通底层老百姓,他们是这套分工体系里最辛苦的劳动者,却只能拿到最少的回报。
这其实就是美国全球化秩序的一个缩影:用少数人的富裕绑定代理人,再用这些代理人稳住当地局势。
而美国则躲在背后,一边通过金融资本控股核心产业,一边拿着媒体大肆宣传自己是“自由灯塔”,拍几张虚假的人文关怀照片,就到处吹嘘自己多么关爱底层民众,把剥削包装成“文明的馈赠”…

若没有意外,这套不平等的全球化秩序或许还会持续许久,但中国的崛起彻底打乱了美国的算盘,而这背后的两大关键变数,都是美国当初未曾预料到的。
第一个,就是中国民众骨子里的“向上渴望”。
要知道我们千年来始终秉持“一代更比一代强”的信念,父母辛劳一生,只为让孩子接受更好教育、过上更优生活;
年轻人不甘长期困于低端产业,总想凭借努力向上攀登。
这种全民向上的诉求,催生出强劲的竞争动力,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内卷”,但这种内卷并非内耗,而是凝聚成一股澎湃的向上力量。
以前中国只能局限于低端制造业,生产服装、玩具、组装电子产品,被美国死死钉在产业链下游。
但随着教育普及,中国培养出全球规模最大的工程师群体,目前技能人才已超2亿,其中高技能人才突破6000万。
这些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不甘心只做“世界工厂”,他们开始主动思索:
为何不能自主研发芯片?为何不能布局高端汽车产业链?为何不能攻克大飞机技术?
当我们向芯片、航空航天、高端制造等高利润领域进军时,便直接触碰了美国的核心利益:
美国当初给中国的定位是“低端制造国”,这些高端领域是其专属“地盘”,是其坐享其成的根基,中国的闯入,意味着其剥削体系将被打破,这也是美国疯狂打压中国科技企业的根本原因。

而那些曾享受美国全球化红利的买办阶层和精致利己主义者,自然不愿看到这种变革。
在他们看来,维持现状便能稳赚不赔,自主研发既费力又有风险,还会得罪美国,因此他们沦为网络上的“恨国党”,只要东大在科技领域取得些许突破,便冷嘲热讽,宣称“搞自主研发不如延续分工”“与美国对抗没有好结果”;
只要东大取得一点成绩,便鸡蛋里挑骨头,肆意贬低抹黑,本质上是惧怕自身既得利益受损。
第二个变数,是东大领导层超凡的战略定力和治理能力。
虽然大家都说“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这话放在很多国家身上或许成立,但绝不能用来形容东大领导层。
过去70多年,我们领导层一次次交出满分答卷,用实打实的成就奠定了国家崛起的根基。
首先社会革命的奠基作用,以土改为例,现在很多人,特别是90后00后可能觉得这只是历史名词,但1950年启动的土地改革那可是全世界独一份。

当时彻底废除了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让全国90%的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千年梦想,不仅让农民翻身做主,更激活了全社会的底层活力,为后续工业化筑牢基础。
大家对比当下的印度就知道了,很多“恨国党”和美国总是说印度会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制造业大国,称印度有人口红利、国土面积广阔,但他们刻意忽略了印度的种姓制度!
印度至今未经历彻底的土地改革,种姓制度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
低种姓群体40%是文盲,女性劳动参与率仅19%,高种姓精英轻视体力劳动,低种姓群体缺乏技能培训机会,7亿潜在劳动力无法转化为产业力量,这样的社会结构根本无法支撑大规模制造业,而且一层压迫一层,就冲这一点印度永远都不可能逆袭。

2025年3月,印度投入230亿美元的制造业振兴计划正式宣告失败,4年实际产值仅完成目标的37%,制造业占比反而从15.4%下滑至14.3%,便是最有力的证明。
再看禁D工作,晚清无力管控鸦片,民国难以禁绝D品,而新中国成立的后来,我们以雷霆手段彻底根除D品,成为全球大国中唯一实现“零D品”的国家。
反观美国,虽号称拥有全球最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医疗体系,却深陷芬太尼泛滥的困境,每年因D品死亡的人数超10万,为何无法禁绝?
核心在于D品背后的资本力量掌控着选票,美国政府为争夺选举利益,根本不敢触动这些资本的利益,选票往往凌驾于人民之上,自然只能任由毒品泛滥。
军事层面更是如此,全球多数国家面对强国只能忍气吞声,但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年代,便敢在朝鲜战场上与当时全球最强大的美国亮剑,那句“美国想打多久就打多久,我们打到完全胜利为止”的霸气,不仅打出了国威军威,更让世界看到了我们的骨气。
后来面对苏联的压力,我们始终坚持独立自主,最终成功跻身联合国五常,拥有一票否决权,为国家发展赢得了稳定的外部环境。
经济层面,近40多年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GDP从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26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众多国家开始纷纷研究模仿中国的发展模式。
……
这背后离不开高层的政治智慧和战略定力,不盲目跟风,不被短期利益诱惑,始终紧盯长期目标稳步推进。

当前俄乌冲突、中东战乱、全球经济波动频发,但我们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一心搞发展、攻科技。
有时,还真得感谢以上乱局…
回看我们从“十四五”到即将到来的“十六五”,发展规划循序渐进,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十五五”时期让民众迈入中等发达国家序列。

这种清晰的长期规划和强大的执行能力,是大多数国家是欠缺的,当然也是美国最酸楚的。
总之,我国民众有着不甘落后、向上突破的磅礴力量,顶层具备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和长期规划能力,带领人民从低端产业链逐步向高端进军,力求摆脱美国的剥削体系,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发展秩序。
这对于美国而言,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一旦中国成功突破,美国主导的“金字塔式”全球化分工体系将彻底瓦解,它再也无法坐享全球红利。
所以中美最核心的底层逻辑是两种发展道路、两种世界秩序的根本较量,这种矛盾具有结构性,难以调和。
未来还会再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