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命运多舛,造化弄人

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我们周围总有一些人,学历、能力、资源、背景样样具备。而且他们还非常努力、积极上进,性格随和,长得

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我们周围总有一些人,学历、能力、资源、背景样样具备。而且他们还非常努力、积极上进,性格随和,长得也很帅气,可最终混得竟然还不如一个不学无术、满脸麻子的小混混。这是为何呢?

或许又有人将其归结于运气,当然其中确实存在运气的成分,但更主要的原因,恐怕得归咎于他们自身的优秀。没错,优秀有时候反倒成了一种劣势,尤其是当一个人从小就意识到自己的优秀时,就不会满足于现状,因为他从小就养成了这种习惯。例如在读书的时候,文科成绩名列前茅,理科成绩也是名列前茅,担任班干部,篮球打得也好,有众多女孩子追捧,身后还跟着一帮小弟,他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就是天选之人。特别是进入社会后的头几年,也是一帆风顺、春风得意。这种人必定会在顺境时大肆扩张,而且肯定会加杠杆,他们不会满足于手头正在做的工作,必然会搞多元化经营。虽然他们智商和情商都很高,但由于从未遭受过挫折,所以他们的逆商往往极低。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能够披荆斩棘、所向披靡,然而一旦遭遇巨大挫折,就会一蹶不振。实际上真正能打败他们的,并非外界的敌人,而是他们无法接受自己也会失败。

历史上的刘邦和项羽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不管从哪个方面看,项羽都堪称当之无愧的王者,而刘邦早年不过是个吊儿郎当的小混混。我们看电视剧《大风歌》,刘邦只要和项羽对阵,几乎毫无胜算,但最终的结果却是项羽乌江自刎,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这是为什么呢?

当然有诸多难以说清的原因,也可以说是天命所归,但如果单纯从两人的差异来分析的话,最大的原因恐怕是项羽崛起得太早,其次是项羽军事才能过于卓越,所以他有一种天然的、老子天下第一的霸气,这就导致他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在政治方面却因为刚愎自用,听不进去他人意见,不懂得与下属分享利益,最终致使范增被气死,韩信从他的下属变成了最大的对手,英布和彭越也因为没有得到想要的待遇而投靠了刘邦。

刘邦则不同,有人说刘邦善于采纳他人意见,又懂得分享自己的利益,刘邦最大的优点是会用人,但我认为并非如此,刘邦最大的优点不是会用人,而是刘邦根本就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优点,而且他自己也清楚这一点,他就是个小混混。我敢说他在做亭长的时候,从未想过日后会成就一番大业。他做了沛公之后,也不会想到自己日后会成为一代帝王。甚至在他做了汉王之后,他也不会想到能够击败项羽。

刘邦的事业并非一开始就规划好的,他只是顺应形势、随波逐流。他做好了亭长,干好了沛公,坐稳了汉王,直到看到齐王反叛,项羽疲于奔命,他才有了争夺天下的野心。也就是说,项羽从一开始就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宏伟的目标,然后为了这个目标疲于奔命,最终累死在乌江边上。刘邦则是做好每一份正在做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按部就班地登上了帝王的宝座。也正是因为两人最初的目标不同,所以哪怕项羽前期取得了一连串胜利,但只要有一次失败,就足以让他灰飞烟灭。而刘邦无论经历多少次失败,只要他还活着,只要他失败后的处境比当初做亭长时要好,他就能以平和的心态重新开始。

同样的问题放在诸葛亮和司马懿身上也很合适,因为诸葛亮跟随刘备之后很少遇到挫折,所以上方谷一战之后,就再也经受不住上天一场大雨带来的打击。而司马懿初期在曹操麾下不得志,后来跟着曹丕和曹睿又处处被猜疑,这样反而使司马懿的内心能够承受更多的失败,让他在面对失败时更加坦然,最终笑到了最后。

我们再回到开头的问题,其实,我们没必要因为亲戚成了大老板就羡慕,更没必要因为朋友买了大房子就嫉妒。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古代,好运来得太早,可能反而是一件极为悲惨的事情。做人还是要豁达些,好运来的时候就顺势而起,好运飞走了也没关系,先舒舒服服睡一觉,说不定等一觉醒来,会发现原来周期是一个循环,那些拼命奔跑、一直跑在前面的人,跑着跑着又跑到后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