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爷爷去世11天,3岁重孙女仍坐路口等待,如何跟娃谈“死亡”

急诊室老苗 2023-09-25 19:48:05

9月21日,北京某居民区,自从太爷爷去世之后,3岁的重孙女每天就坐在路口,一直等待太爷爷回家。

哪怕已经等了11天,孩子还是没有灰心。

据孩子母亲表示,对一名3岁的孩子来说,她可能根本不懂死亡的含义,虽然已经告诉孩子太爷爷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孩子每天还是会准时在路口等待,小小的身影一如既往,非常令人动容。

史铁生曾说:

“死亡是一个必将到来的盛大节日,它终将到来,我们无从躲避。”

对于成年人而言,死亡这件事并不是那么难以理解,它代表着心脏停止跳动、生命消失、彻底去了“另一个世界”。

但当亲人骤然离世之际,孩子该如何面对?我们又该如何让孩子接受亲人的离去,认识“死亡”呢?

对孩子而言,死亡教育同样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课,与孩子谈论“死亡”,有时候我们或许不必那么小心谨慎的“避讳”。孩子对“死亡”充满疑惑

前段时间,儿子喂了好久的金鱼突然翻了肚皮,浮在水面上一动不动。

见到这一幕,儿子小小的脑袋里充满大大的疑惑,一直追着我问金鱼是不是生病了,没有力气,为什么不在鱼缸里游来游去了。

只有4岁的他还不理解,为什么曾经活泼无比的“小伙伴”,如今会陷入长眠,喂它食物也不吃,也不像以前一样“吐泡泡”了,平时活蹦乱跳的小金鱼,怎么就不动了?

《你可以更靠近我——教孩子怎样看待生命与死亡》一书中提到:

孩子的心灵和成人一样,对死亡充满了疑惑和焦虑。

很多时候孩子不仅无法理解“醒不过来”和“死亡”的区别,也不明白爸爸妈妈口中的“睡着了”,跟自己想象中的睡着了,压根就不是一个概念。

亲子节目《妈妈是超人》中,节目组安排妈妈邓莎和外婆化了老年妆,来到儿子面前。

邓莎问儿子:

“你想妈妈变老吗?”

大麟子斩钉截铁给出否定的回答,而当邓莎追问“为什么不想让妈妈变老时”,只见大麟子一屁股瘫坐在地板上,哽咽着喊道:

“那你会埋在土里呀!”

对小小的孩子而言,死亡是充满未知、充满焦虑的,他们并不清楚死亡的真正含义,但尽管只是一知半解,同样能够敏感地察觉到其中的恐怖之处:

要永远被埋在土里,直到化为虚无。

死亡教育:孩子的一堂人生必修课

很多父母之所以不愿意和孩子谈论死亡,除了我们根植文化深处对死亡的避讳外,也出于一种父母对孩子的爱护:

担心孩子一时间接受不了真相,只好用一个善意的谎言,暂时弥补孩子的伤痛。

但我们要知道,死亡教育对孩子成长同样重要,刻意采取让孩子回避、淡化的方式来处理,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完美。

日本作家山口茜和奶奶的感情极其深厚,但在奶奶弥留之际,她被大人们带到奶奶床头时,她只感受到周围弥漫着一种异样的范围,却没人告诉她这将是与奶奶见到的最后一面。

甚至在奶奶生病住院期间,父母也只是淡淡地敷衍她“奶奶生病了,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直到奶奶去世几个月之后,当她再三追问“为什么我们不去奶奶家”的时候,才从母亲口中得知了真相。

奶奶的去世,父母的隐瞒,对山口茜幼小的心灵造成巨大创伤,乃至于她成年之后,每次面对“死亡”、“去世”这样的字眼时,依旧会忍不住情绪崩溃。

很多父母举着爱的大旗,误以为阻止孩子接触死亡是对其的保护,但这恰恰会造成孩子的认知偏差,使孩子无法接受亲人的离去。

也正因如此,我们应该对孩子开展死亡教育,使孩子对死亡有正确的认识。如何对孩子开展死亡教育?

1.客观解释

面对死亡,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和孩子“拐弯抹角”,不必用委婉的语言来对孩子表达,否则只会让孩子对死亡感到迷惑和恐惧。

在对孩子解释时,我们应该尽量保持客观的态度,告诉孩子死亡是生命功能的停止,让答案简单明了,使孩子对死亡有恰当的理解。

2.借助工具

死亡教育并不意味着一味地说教,通过读绘本、看视频的方式,也可以让孩子加深对于死亡的理解。

此外,我们平时还可以借助身边的植物或动物来对孩子进行解释,比如花的枯萎,蝴蝶和金鱼的死亡等等,都能让孩子对死亡有一个基本概念。

3.引导孩子释放情绪

当体验到死亡、分离的悲伤之时,我们不必压抑自己的内心感受,大可以对孩子坦诚表达。

有时候引导孩子将情绪释放出来,更能帮助其接受事实。

老苗结语:

死亡对孩子来说是陌生的,他们对于死亡充满着好奇和疑惑。

只有我们做好孩子的死亡教育,让孩子对生命、死亡有一个正面的认识,等到悲伤袭来之时,才能让孩子有足够的承受能力,坦然接受分离。

今日话题:你平时会注意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吗?

我是老苗——一名80后超级奶爸,也是医院里最扎眼的男性护士长,欢迎一起讨论孕育问题,也请你关注老苗。

0 阅读:2

急诊室老苗

简介:跟老苗走进急诊室,发现真实的急诊室,传递孕育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