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南京照相馆》能冲30亿?暑期档意外杀出的票房黑马!

还记得上一次,你为一部电影在影院真情落泪,是什么时候?有人一边哭着看完《南京照相馆》,一边发朋友圈:“影院里从头哭到尾,

还记得上一次,你为一部电影在影院真情落泪,是什么时候?

有人一边哭着看完《南京照相馆》,一边发朋友圈:“影院里从头哭到尾,这是我用电影票投下的一张‘历史尊重票’。”

别看它前期宣传不响,但这部被业内喊作“暑期档最后希望”的《南京照相馆》,正在用点映和预售,打出一场彻底逆袭的战役。连大鹏联手刘德华的《长安的荔枝》,都被它压得喘不过气来。

这个暑期档,还真变天了!

暑期档遇冷,《南京照相馆》成唯一救命稻草?

如果你最近走进电影院,大概率会发现一个尴尬现象:

放映厅空了,票价却高了。

2025年暑期档票房惨淡得像个玩笑。截到7月中旬,总票房才33.37亿,同比暴跌67%,比起2023年同期的100亿+,几乎腰斩再腰斩。7月4日单日票房更只剩4200万,创下国产电影市场的十年最低纪录。

放眼望去,《侏罗纪世界:重生》、《碟中谍8》、《名侦探柯南》等进口片挤进榜单前三,实则也只是“强撑门面”——比如《侏罗纪》系列上部票房飙到16.96亿,这一部只爬到4.7亿,直接砍掉四分之三。

国产大片呢?

《酱园弄·悬案》:5.5亿成本,全明星阵容,票房却“扑街”,观众表示:“看不进去”。

《恶意》:6天才刚刚破2亿,陈思诚这次也力不从心。

票价高,观众少:IMAX接近150元,普通厅80元,一家人看电影得花快500。年轻人转头就刷短剧去了,反正抖音上也能找电影解说,一样过瘾。

观众跑了,市场冷了,平台慌了。

一场点映,打翻热搜!这部电影凭啥“吊打”大片?

就在大家对2025暑期档彻底失望时,一部“没人看好”的小成本片,用 6.3%低排片换来17.6%的票房比,狠狠地甩了同行一巴掌!

是的,说的就是《南京照相馆》。

7月初点映期间,这部片就像一股冷风中的火苗,点映票房日均1800万、不靠宣发、不打IP、不拼明星,全靠口碑和内容硬撑。

上映3天,票房破3.5亿。7月29日为止,点映+预售已经超过8300万,是整个暑期档预售冠军。这种走势不亚于2023年申奥导演的前作《孤注一掷》,最终狂拿38.49亿。

真实抗战故事,把观众“打懵”了

你或许会问,一部抗战片能有多震撼?还能讲出什么新花样?

但当你坐进《南京照相馆》,你就会明白它的特别——

它讲的是南京大屠杀期间,一个照相馆的普通人,如何用相机留下日军暴行证据。这部电影没有“留白”,没有“擦边球”,也没有“美化侵略者”,而是用直接、有力、不回避的镜头展现非人惨况。

这是为数不多,没有做“温情中调和敌我关系”文章的抗战片。

豆瓣短评点出观众内心:“这才是应该让下一代记住的战争。”

猫眼观众评分达9.7分,好评率高达99.6%。

多位导演、影评人都表示:“这不是一部电影,是一封写给历史的信。”

这份真诚,穿透银幕,也感染观众。不少人看完出来仍泪湿眼眶:“这比任何大片都更值得每一分票钱。”

能不能冲30亿?业内:可能真的能!

这时候问题来了:《南京照相馆》能不能冲到30亿?

从去年经验来看,同样是申奥导演的《孤注一掷》,也是点映突然起势,最后在典型大片夹缝中逆袭成功;今年《南京照相馆》选择了类似模式——口碑先导,内容先行,市场的自然反应直接“爆表”。

横向对比来看:

《长安的荔枝》:虽然有大鹏+刘德华的“王炸组合”加持,当前趋势来看,预测最高也不过止步7亿;

《南京照相馆》:首轮点映几乎零差评,观众情绪高涨,被视作“30亿种子选手”实至名归。

而这一切都不是靠营销堆出来的。

这背后反映的,其实是很多观众最真实、最朴素的一个标准:

电影,是讲好故事。不是带动流量,也不是堆特效和明星。

当所有人都在卷“话题”,卷“IP宇宙”,总有一部电影,告诉全行业:内容为王,才是真正能打动人心的票房密码。

总结一句话:国产片能不能翻身,得看有没有真诚

《南京照相馆》的出现,不只是一个票房奇迹,更像是给国产电影人敲响的一个提醒。

在资本、流量主导一切的当下,观众其实并不贪图所谓“大片光环”,而是想要一部,讲人话、有诚意、让人动容的好电影。

华语电影走到今天,不能靠明星把票房抬起来了,那就只能靠内核,靠真相,靠尊重。

所以,《南京照相馆》破30亿,可能不仅是一场商业胜仗,更是国产电影回归内容本质的一记重拳。

核心关键词:

南京照相馆票房破亿、2025暑期档黑马电影、抗战片良心之作、申奥导演新作、长安的荔枝票房对比、国产电影逆袭、观众口碑驱动票房

你看过《南京照相馆》了吗?如果你想见证一部国产片如何靠内容撕开市场天花板,那,一定要走进影院。这不只是一张电影票,更是你我传承记忆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