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一批犹太人来到中国,千年后,后代都成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宝宝说事情 2022-06-28 22:17:27

十七世纪初,来自国外的传教士利玛窦抵达中国,在神秘的东方古国无意间偶遇居住在这里的犹太人艾田,这一发现迅速震惊世界,成为了西方学界探讨的热点。

话说,早在北宋年间,一群从波斯出发前往中国经商的犹太人踏过丝绸之路,抵达了东京府。根据文献的记载,他们向北宋皇帝送上了价值不菲的西洋布料,使得中国皇帝龙颜大悦,因此,也获得了“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的特权。

也就是说,自北宋时期开始,就已有犹太人获得了“中国绿卡”,他们可以在这片土地上像其他中国人一样迁徙、居住、工作、求学、科举、交易、结婚,甚至能保留他们在西方的信仰。他们不仅获得了北宋公民的身份,还得到了皇帝钦赐的“姓氏”,其中,主要包括:赵、李、金、张、高、艾、石、章八个姓氏,我们前文中提到的犹太人艾田便属皇帝赐姓的艾氏。

有趣的是,北宋皇帝在赐姓时,充分考虑了他们原本的姓氏。例如,一名原本姓“列维”的犹太人,皇帝会赐给他读音相近的李姓。当然,也有特例,例如“赵”这个姓氏就是一种荣誉了。毕竟,当时的“赵”是比较尊贵的国姓,只有为北宋做出突出贡献的犹太人,才有资格获得这一姓氏。纵观犹太人在世界上活动的历史,能在异域获得如此自由的生活环境的情况并不多见。

然而,这份自由却并不意味着有利无弊,虽然,他们获得了在中国生存的权利,但皇帝赋予的特权也让其本身的宗教凝聚力变得松散。到了明朝时期,居住在开封地区的犹太人越来越多,根据史料记载当时至少有五百户犹太人住在开封,人口大约在五千人左右。明、清两朝承袭了宋朝对待这些犹太人的政策,允许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自由生活。清朝时期,这些犹太人仍能像其他人一样参加决定命运的科举考试,并跻身仕途。例如:赵承基曾担任过中军守备一职,地位很高。

1163年,居住在中国的犹太人修建了一座“会堂”。1512年,由于该会堂与穆斯林清真寺混淆,会堂被改名为尊崇道经寺。当时间来到十七世纪时,居住在开封的犹太人已基本融入了这里的生活,由于当时的中国朝廷采取闭关政策,所以,这些犹太人与外界的同胞失去了联络。

道光二十八年,开封最后一位犹太神职人员过世。随着他的离世,希伯莱语就此失传,这些世居在中国的犹太人逐渐脱离了原本的犹太生活,彻底融入中国。根据文献记载,这一时期的开封犹太人信仰自由,其中,甚至出现了笃信佛教的僧人。

数十年后,上海犹太人社区希望帮助开封犹太人恢复犹太生活。然而,生活习俗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当时的开封犹太社区已基本融入到中国生活中,连传统的“割礼”习俗都变得与犹太风俗大相径庭。即便有少数开封犹太人仍坚定自己的信仰与习俗,但是,绝大多数开封犹太人,甚至,连犹太教的基本教义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在此前的两个世纪内,绝大多数开封犹太人都没过过犹太传统节日,而是像当地的汉族人民一样,过着中元节、送神日、春节等极具中国特色的节日。据悉,在六年前开封犹太社区重新过了一次逾越节,这是该社区二百年来首次过犹太传统节日。值得一提的是,之所以开封犹太人能成功过节,还得得益于外来犹太组织的帮助。即便有外来犹太组织指导,但逾越节中开封犹太人烹饪的菜肴也充满了中国特色,例如:蒸鱼、竹笋豆腐汤等。

到了现在,外国社会学界对开封犹太社区的衰变进行了激烈讨论,一些学者认为,开封犹太社区之所以融入中国社会,主要原因是中国政府宽松的宗教政策,以及部分中国习俗与犹太传统的相似性比较高。我国社会学家张倩红教授则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犹太社团之所以在数百年的时间里经历剧变,是因为这群人的宗教思想逐渐淡化,潜意识里对中国儒学思想进一步认同,所以,才会发生这样的衰变。

那么,这些犹太人到底来自哪里呢?

其实,开封犹太人的祖先并不是犹太人,而是波斯人、索格德人等伊朗民族中的犹太教徒,他们的母语是犹太·波斯语,而不是什么希伯来语。与所谓的“以色列消失的十支派”更是毫无关系。犹太教在亚洲内陆中国边疆的兴盛,与波斯帝国以及阿拉伯帝国早期的文化包容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说开封犹太人的祖先是犹太人,就如同说中国的回族祖先都是阿拉伯人,中国历史上的景教徒都是叙利亚人,吐火罗人和于阗人都是印度人一样荒诞。

虽然,各界的学者的观点之间相互矛盾,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从古至今中国都未出现过反犹太主义,中国人对外来人口一向报以包容且友好的态度。

参考资料:

【《开封犹太后裔移民:保存最完整的中国犹太社群》、《中国印度记闻录》】

0 阅读:146

宝宝说事情

简介:每日更新,分享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