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特朗普怎么也没想到,对哈佛下达禁令后,中国大学欢迎人才回流

谁能想到,享誉世界近四百年的哈佛大学,会在2025年5月22日遭遇如此巨大的变故,美国国土安全部突然发布行政命令,即刻清

谁能想到,享誉世界近四百年的哈佛大学,会在2025年5月22日遭遇如此巨大的变故,美国国土安全部突然发布行政命令,即刻清零哈佛接纳国际学生学者的资格。

最直接、最冰冷的影响是,哈佛大学近七千名国际学子,其中包括约一千三百名中国学生,突然面临困境:他们被告知,必须在72小时内完成转学手续,否则就只能离开美国。

也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大学却为这些哈佛转学生开启了“绿色通道”,没想到特朗普一个冲动的决定,竟然将人才赶出美国,反而给中国做了嫁衣,“懂王”究竟要干什么?

禁令只是导火索?

这事儿,可不是一天两天了,禁令下来前好几个月,特朗普政府就没消停过,从解散联邦教育部就能看出,特朗普铁了心要对教育出售,而对着哈佛更是轮番施压,联邦拨款先给冻了,有说二十多亿,有说二百多亿美金的,反正是个天文数字。

紧接着,又威胁要取消哈佛那金贵的免税地位,跟悬在头顶的剑似的,随时能掉下来,更要命的是一个叫“教育重构计划”的玩意儿,矛头直指高校。什么“多元化录取”得废掉,国际学生背景必须严查,人文社科的经费也得大砍。

政府给哈佛罗列的“罪状”可不少:不按规矩交国际学生的纪律档案啦,包庇“反犹太主义”情绪啦,搞“种族偏见”的多元化政策等等,反正就是一个目的,不允许再让哈佛有自主选择留学生的权利。

对此,教育界虽然对政府高层作出决定的影响不大,但也并非任人宰割,以哈佛校长艾伦·加伯为首的大部分教育精英,公开批评政府干涉学术,称之前的打压“非法且具有报复性”,并在四月份将政府告上法庭,指控其违宪。

可政府态度强硬,认为招收国际生并非大学的固有权利,而是一种“特权”,可以随时收回,禁令颁布后,双方立即展开法律战。加州联邦法官迅速发布紧急中止令,暂时阻止了禁令的实施,然而,马萨诸塞州法院将在月底举行听证会,此事尚未结束。

但就这么一纸公文,就把近七千名国际学子的命运给悬半空了,这些来自全球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哈佛学生学者,其中一千三百多是中国面孔,占了两成左右,突然就被告知:72小时内,要么转学,要么滚蛋,不然就黑在美国了。

一位在哈佛搞研究的中国学者倒是挺坦然,说这时候离开美国,没啥好遗憾的,有些同行早就盘算着去欧洲或者别的地方了。这下哈佛可头疼了,经济账就够喝一壶的,光中国学生每年交的学费就是一笔天文数字,这笔钱要是断了,那可是实打实的损失。

往大了说,要是这政策在全美国都铺开,跟国际学生相关的饭碗,估计得丢掉四千来个,更惨的是,哈佛有些烧钱的关键研究项目,比如公共卫生领域顶重要的传染病防控、癌症早筛技术,因为钱袋子一紧,要么暂停,要么就得大幅缩水。

更大的麻烦,还在后头,直接捅向了美国整个科研的底子。

中国大学大门敞开

就拿哈佛来说,他们工程学院搞人工智能的,差不多百分之三十五的项目,核心团队都是国际兵团,其中中国科研人员更是挑起了相关领域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大梁。这股活水要是断了,美国在量子计算、生物医药这些前沿科技赛道上的领跑优势,还能保得住吗?

已经有报告说了,美国有些实验室的经费被砍得不成样子,有的教授甚至得自掏腰包养着实验,这可不是个例。数据也摆在那儿:从2021年到2025年这四年,超过三千名华裔科学家拍屁股走人了,其中差不多一千四百人直接回了中国。

还有个调查问美国科学家,结果吓一跳,足足四分之三的人动过“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念头。而大洋彼岸呢?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票子,铺开红毯等人来。

单说2024年,国家层面砸到基础研究的钱,就高达两千五百亿人民币,顶尖实验室的位子都空着呢,“揭榜挂帅”这种灵活的引才机制,甚至允许拿着“绿卡”的外国专家直接带队搞国家级科研项目。

早前,数学家丘成桐、结构生物学家颜宁这些国际大牛回归,已经在学术圈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有些回国的学者说,实验室预算翻了好几倍,科研环境的确定性也比以前强太多了。

尤其是当下哈佛的事情一发生,国际教育圈反应迅速,香港科技大学几乎在禁令传出后立即表示,愿意无条件接收受影响的哈佛学生,其高层称之为“天上掉下来的人才”。

澳门特区政府也迅速成立专门小组,帮助本地学生处理转学事宜;欧盟的教育官员警告说,美国的这种做法简直是在“自毁软实力根基”。

中国外交部门也表态了,反对把教育合作政治化,还强调会维护在美中国学子的合法权益,其实,中国教育部四月份就提醒过,建议学生们去美国留学前,最好多掂量掂量。

有些国际媒体更狠,直接用“西方教育的大崩盘”来形容这堆破事儿可能造成的深远影响,这可不是什么孤零零的行政命令,背后门道深着呢。

特朗普政府这是想照着“美国优先”的剧本,把高等教育给重新拾掇一遍,在他那套规划里,大学好像不该是思想自由碰撞的地方,倒更像是某种特定意识形态的喇叭,分析家认为,特朗普政府这一系列举动至少有三层目的。

首先,敲打哈佛这种被视为“自由派大本营”的学校,能够切实讨好保守派选民,兑现其“文化战争”的承诺;其次,借着整治高校的名头,顺势将行政部门的权力更多地延伸到教育系统,这在强调权力制衡的传统中显得尤为突出;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国家安全”为由,进一步限制本已紧张的中美科技人才交流合作。

至于哈佛与中国之间存在何种“勾结”,批评者指出,迄今为止,政府并未提供任何令人信服的证据。

结语

当行政权力开始这么不讲道理地插手学术自主,当大学的招生标准和课程设置都得看政治风向的脸色,学术自由和多元包容这块基石,毫无疑问是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教育一旦被当成政治工具来耍,它培养独立思考、探索真理的核心使命,可就悬了。

真正的考验,恐怕不只在于短期内能捞到多少流失的人才,更在于能不能建起一个真正鼓励开放探索、保障学术尊严,并且有长久制度韧性的新高地,遗憾的是,美国正在亲手关闭了大门,好消息是,中国的大门一直敞开,不是吗?

信息来源:

新华社2025-05-23《禁招国际学生 特朗普政府对哈佛大学下狠手》

观察者网2025-05-23《“暴政!”哈佛禁令引众怒,中国学生不敢离校》

第一财经2025-05-24《五分之一哈佛国际生来自中国!港科大承诺无条件接收哈佛转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