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印度造船梦:雄心勃勃还是纸上谈兵?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用来形容印度造船业的现状再合适不过。莫迪政府雄心勃勃,计划到2047年让印度船舶在全球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用来形容印度造船业的现状再合适不过。莫迪政府雄心勃勃,计划到2047年让印度船舶在全球货运量中的份额从1%飙升至20%,甚至不惜砸下78.6亿美元扶持造船业。然而,现实却像印度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一样——历经17年折腾,三次下水,最终沦为国际笑柄。

印度造船业的“崛起”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数据却无情打脸。2022年,中、韩、日三国包揽全球90%以上的造船市场份额,而印度连个零头都算不上。莫迪在“印度海事周”上大谈“战略自主”,可印度造船厂的技术水平却连像样的商船都造不利索。科钦造船厂算是印度造船业的“扛把子”,但过去五年交付的70艘船里,大多是小型商船和军舰,技术含量堪忧。

更尴尬的是,印度造船业的核心竞争力几乎只剩“劳动力便宜”这一条。技术落后、管理混乱、供应链拉胯,连自家海军都频频遭遇“造船事故”。比如“维克兰特号”,光是舾装和海试就拖了9年,期间还闹出三次下水的奇葩操作。有网友调侃:“这哪是造船?分明是行为艺术!”

当然,印度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全球船舶价格飙升、供应链动荡,确实给印度捡漏创造了条件。法国航运公司CMACGM甚至下单了6艘小型LNG动力集装箱船,日本三井OSK海运也可能订购原油油轮。但问题是,这些订单能撑起莫迪的“20%全球份额”梦吗?科钦造船厂董事长都坦言:“至少还要15年。”

说到底,印度造船业的困境,本质上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莫迪政府画的大饼再香,也掩盖不了技术、资金、管理上的硬伤。就像网友说的:“航母都能造17年,商船怕不是要等到下辈子?”

印度的造船梦,像极了一个熬夜赶作业的学生——口号喊得响亮,实际进度却慢如蜗牛。或许,莫迪该学学中国那句老话:“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否则,再宏伟的计划,最终可能只是PPT上的一串数字。话说回来,当全球都在围观印度造船业的“行为艺术”时,我们不禁要问:这场梦,到底还要做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