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11900家企业破产,默茨急了:绝不能让中美决定技术未来 这些年,德国这个曾经让全世界都羡慕的工业强国,日子是真不太好过。数据摊在那,谁看谁心惊,大概一万一千多家公司宣布破产,十四万个岗位没了,粗算下来,经济亏掉三百多亿欧元。 别以为是突然遭灾,其实更像是德国自己一步步绕进去的套,德国政界有人说过一句大实话:未来不能只让中美说了算。 但问题是,德国现在在关键技术上确实越来越空,想插手都插不上,这才是他们真正头疼的地方。 要说祸根,还得从能源政策说起,2011年开始,德国搞了个“弃核退煤”,目的很美好,就是想告诉全世界:我们是环保先锋结果呢? 17座核电站关光了,六成多的煤电厂也停了,甚至有些还能继续用的,像贡德雷明根核电站的冷却塔,也被硬生生炸掉,墨尔堡这个号称全球最干净的煤电厂,运营不到十年,也被拆了。 可是电从天上掉吗?这些东西一停,德国马上面临巨大的电力缺口,最后只能狗急跳墙,把一些污染更大的老火电厂重新开起来,环保没做到,碳排放还涨了,这就非常尴尬。 更要命的是电价,“德国制造”过去凭质量和效率吃饭,可成本一上去,优势立刻没了,德国一度电要1.9元,中国0.7元,这差距摆着呢。 难怪以前能向欧洲出口电,现在反倒得从法国买核电,从挪威买水电。俄罗斯便宜的天然气不用了,结果改用贵得离谱的美国液化气,企业用电成本蹭蹭往上跳。 能源贵了,制造业首先顶不住,破产率一个季度涨了17.5%,连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克虏伯钢铁厂都撑不住了,这不是普通企业倒闭,这是老本被掏空的信号,工业产值也在掉,一个季度就跌了4%以上。 服务业也没逃掉,成了破产的主力军,零售、餐饮关门的关门。光柏林市中心,一个季度砍掉450多家小店。 经济不好,人们没钱消费,企业没订单,这种恶性循环德国也开始跑不掉了,资本也在外流,过去五年跑出去的资金涨了三倍。 偏偏这时候,中国企业却反向买德国公司,美的收库卡,潍柴控股凯傲,这不是“抄家伙”,是德国资产太便宜、企业需要新资金的现实。 德国其实想重新争一口气,于是喊出了要搞量子计算、AI、6G等等一大堆高科技计划,但喊完发现没钱、没人、没路线图,很快就被质疑。 英特尔本来想投300亿欧元在德国建芯片厂,后来也因为成本高、政策不稳而缩减投资,这说明外资也对德国有点不敢赌。 更糟糕的是,德国现在的研发投入也提不上去,数字化程度落后,中小企业里只有三成实现数字化。 而在半导体、工业软件等关键领域,德国对中美依赖程度超过七成,想脱钩?那就等着产业链断气,不脱钩?又怕被美国“卡脖子”,企业进退两难。 德国后来又想搞个由25个国家组成的“技术联盟”,想借欧洲力量争技术标准,但内部也意见不合,很多国家根本不想被德国牵着走。 欧盟层面的科技自主计划执行率只有11%,可见拖后腿的地方多得很,说到底,德国今天的困难不是别人逼出来的,是自己长期政策摇摆造成的“战略空心化”。 想走出来,必须务实,不是喊口号,而在务实的选项里,中国其实是绕不开的。 德国有高端制造,中国有市场和供应链,德国精于机械,中国数字化走在前面,双方的互补性非常强,对德国来说,这是一条现实的出路。 德国现在确实到了关键节点,继续犹豫,可能连窗口期都要错过,放下包袱,务实合作,或许还有机会,真正能救德国的,不是情绪和理想,而是实实在在的合作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