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缺德了!”11月3日,辽宁,一男子去吃鱼火锅,入座3分钟后,服务员就将锅端了上来,此后一个小时内,服务员先后8次将鱼肉送来,可男子吃完饭后却打了差评,理由是等了40分钟都没有上鱼!老板无奈只能发布监控自证清白。 “这家火锅店真是太委屈了!”近日,辽宁的一家火锅店因为一条差评而陷入困境,事情的发展却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 11月3日晚上,郭先生(化名)与三位友人一同来到店内品尝鱼火锅。 他们刚落座没多久,服务员便迅速将火锅端上桌,紧接着第一盘鲜嫩的鱼肉也呈现在他们面前。 按常理,速度已经很快了,可郭先生却一脸不耐烦。 他等到第七盘鱼肉时,拿出手机拍视频,还发文说:“等了40分钟,商家都没上鱼!”第二天,这条评论引发大量转发,店铺收到了成堆相同文字和照片的差评,让老板娘彻底傻眼。 老板娘第一反应是不服,她调出监控仔细查看,才发现事情完全不是顾客说的那样。 从入座到品尝最后一盘鲜美的鱼,整个过程流畅且迅速,每一道菜的呈现都精确而及时。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郭先生的谦逊与大方,他主动将第七盘鱼让给了其他顾客,彰显了分享的美好与和谐。 看到监控,老板娘气得直呼:“完全是恶意差评!” 事情曝光后,网友们炸开了锅。 有人说,这是典型的“眼红型”顾客,故意夸大事实影响商家生意。 有人提醒,网络评价要诚信,随意差评可能触法。 还有不少人给店家支招:遇到恶意差评,及时调出监控或者客服记录澄清事实,既保护权益,也能还商家清白。 其实,这类事件并不罕见。 近年来,电商和餐饮行业频繁出现恶意差评案件。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仅电商平台就处理了5000余起虚假或恶意评价案件,多数商家通过证据证明自己清白。 这起火锅店事件,也让人看到诚信的重要性。 评价不仅是消费者权利,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随意夸大、恶意评价,不仅误导其他顾客,还可能对商家造成实际经济损失。 店家处理方式值得点赞。 他们没有盲目反驳,而是通过监控澄清事实,最终挽回了声誉,也给同行商家提供了参考:面对网络舆论,证据和冷静比冲动更有力。 对于商家来说,保护自己不只是口头维权,还要留存完整证据,遇到恶意评价及时应对。 对消费者而言,也提醒大家,评价要客观,别让冲动毁了别人,也毁了自己对市场的信任。 最终,这家火锅店通过事实还原赢回了公道,也让网友明白:在网络时代,诚信和证据才是最硬的“护身符”,恶意差评不可能长久得逞。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信息来源: 江西旅游广播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