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88年,我军经过不懈努力,成功破译出越南的电报,但是电报内容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只见电报上写着:“日前,我军派出的30多名侦察兵无一幸免,疑似被同一个人击毙了!” 1988年,我军密码专家成功破译了一份越南军方的高度加密电报,电报内容让我方人员深感意外。 电文中显示,越南高层对一支精锐侦察分队的覆灭感到震惊和愤怒——他们派出的30多名侦察兵在边境执行任务时全部阵亡,根据现场情况分析,这些伤亡疑似出自同一个人之手。 这份电报让越南方面陷入抓狂,因为这支部队是精锐力量,却遭遇了近乎单方面的打击,而我方指挥部同样感到困惑,因为从未下达过单兵执行如此大规模歼敌任务的命令。 这封敌人的电报不仅暴露了他们的恐惧,也让我方注意到了军中一个此前并不起眼的士兵。 经过查阅作战日志和前线报告,线索最终指向了79师263团的普通士兵向小平,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向小平的履历十分普通:他来自四川南充的农村家庭,高中学历,执行任务时年仅19岁,入伍还不到一年,他既不是特种部队精英,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特种作战训练。 虽然是“非科班”出身的新兵,但向小平在射击方面展现出了惊人天赋,他痴迷于研究风速对弹道的影响,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钻研射击技巧上。 为了练习持枪稳定性,他会在枪管上挂砖头;为了锻炼潜伏能力,能在冰天雪地里长时间保持不动。 在一次低温模拟训练中,向小平在雪地里趴了整整八个小时,起身之后仍能精准命中目标,他的这份耐力和天赋被团长魏国平看中,身为狙击高手的魏国平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能传授给向小平。 当部队接到粉碎越军炮兵观察哨的任务时,向小平主动请缨,独自一人前往地形险要且布满地雷的39号高地。 在很多人看来,这个年轻士兵的举动和“送死”没什么区别,但向小平却凭借周密的部署,将这片险恶之地变成了自己的战场。 向小平的胜利并非仅靠出色的枪法,更离不开他的精心谋划,到达39号高地后,他没有急于开火,而是用两天时间仔细勘察地形,挑选出七个观察点和十一个射击点。 在随后四十天的潜伏中,他像猎人一样在各个点位之间灵活转移,坚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原则。 向小平作战时极为冷静,每次射击前都会反复确认目标,绝不盲目开火,整个任务期间,他仅使用31发子弹,就取得了击毙30名、重伤1名越军的战绩,而且被击中的全是经验丰富的越军侦察兵。 在丛林潜伏的四十天里,向小平不仅要应对敌人,还要防范毒蛇猛兽的威胁,他学会了通过动物的反应判断敌情,即便在高烧不退、连续四天暴雨的极端天气下,依然坚守阵地,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任务结束后,向小平弹尽粮绝,只能靠喝芭蕉树汁液维持体力,拖着疲惫的身体穿越雷区,花了七天七夜才返回部队。 归队时他衣衫褴褛,但神情依旧镇定,且从未主动提及自己的战绩。直到我方破译了那份越南电报,他的事迹才被众人知晓。 越南方面被这次打击彻底震慑,随后调动多支特种部队,携带军犬和热成像仪前往边境搜山报复,却始终没能找到向小平的踪迹,只发现了他精心构筑的狙击阵地。 后来,向小平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两次荣立一等功,他的战功不仅是个人军事能力的证明,更让敌人用恐惧见证了中国士兵的顽强。 (信息来源:新浪军事《老山第一杀手——向小平》)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