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网讯辛辛苦苦攒的血汗钱,被火烧、发霉、虫蛀、老鼠啃咬还能不能保得住?日前,温州农行永嘉支行算了一笔账,今年以来他们已经累计为老百姓兑换特殊残损币20万余元,其中最大的一笔高达13万余元。
手机充电引发火灾
13万余元现金“浴火重生”
聊起那笔大额的“火烧币”,农业银行永嘉支行内勤副行长助理陈庭庭仍记忆犹新。当天中午,家住永嘉县碧莲镇的陈女士和亲戚拿着被火烧得面目全非的纸币,心急如焚地赶到银行柜台求助。陈女士表示,事件起因是家里老人使用的oppo手机在充电时,意外引发火灾。二楼房间烧毁严重,放在家里简易保险箱中的15.6万元现金被烧为“焦炭”,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部分钞票已完全炭化,图案难以辨认,有的被浓烟熏黑,仅余纸张轮廓,还有一些只有边角烧黑。由于数额大,难度很大。”陈庭庭解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残损人民币的兑换标准主要看票面剩余面积。如果票面剩余四分之三以上,图案、文字能按原样连接的,可以全额兑换;剩余二分之一以上、不足四分之三的,可以半额兑换;如果剩余面积不足二分之一,那就没法兑换了。
当时银行派了一名“火烧币”专业技术处理工作人员和两名柜员分工协作,立马启动了兑换业务。工作人员按纸币损毁程度,由易到难,对“火烧币”进行手工分拣、清点、鉴定。
“用镊子给纸币做分离‘手术’是个细致活儿,逐张仔细核查票面完整性、鉴别真伪、确认金额,再按照兑换标准分类封装。”陈庭庭感叹,人民币的防伪技术越来越先进,这对残损币兑换来说是好事。一张被火烧得焦黑的百元大钞,纸张结构还在,因为水印、安全线、隐形图案这些防伪标志肉眼清晰可见,就能成功兑换100元。钞票缺失防伪特征的,会用专业仪器多角度检测。在忙活近3小时后,该行帮陈女士成功“抢救”回了13.45万元。
不同原因损坏“抢救”方式不同
及时正确处理让损失降到最低
不同原因造成的损坏,残损币的“抢救”方式不同。陈庭庭举例,火烧的钱,最怕的是炭化。若只是表面熏黑,纸张结构还在,很多特征还能识别出来。最难搞的是沾水的“火烧币”。不少市民来兑换的“火烧币”,在救火过程中沾上了水,纸币脆弱却又粘连在一起,用镊子分开难度很大。
霉变也是残损币常见的问题。南方潮湿,钱放久了容易发霉。一些老人家喜欢把钱藏到衣柜、床底,轻微的霉变不影响兑换,严重的霉变会让纸币粘连、腐烂。
虫蛀鼠咬的情况也不少。虫蛀鼠咬的残损币破得不规则,难以肉眼测量纸币剩余面积,这时就得借助残缺损人民币兑换仪,自动测算出剩余面积并鉴伪,方便兑换。
残损币要尽量保持原状,别自己瞎处理。市民在收集火灾现场残片要仔细,灰烬里可能还有没完全烧毁的钱币碎片,都要收集起来,另外要注意别碰到水,正确的做法是用硬纸板或者塑料袋小心装好,原样送到银行。
虫蛀的纸币也别画蛇添足自己用胶带粘连,导致后续银行工作人员返工拆胶带,重新拼接,应把虫子啃下来的碎屑都带上,等工作人员处理。
银行提醒,残损币兑换是免费的,这是一项便民服务,不收任何手续费。有些人说可以帮忙换残损币,收取高额手续费,这都是骗人的。
永嘉一人家13万余元现金“浴火重生”
记者陈怡受访单位供图
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