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坛算是完了!随着近些年中国实力日渐提升,以及日本深陷经济衰退三十余年。属于日本的光辉时代已经结束,现在就应该适时收敛、猥琐发育了。 可魔幻的是,这两年日本政坛频繁选出反华魔怔人担任日本首相。前段时间虽然选了个能认清日本定位的石破茂,可人家才干一年就被迫下台,意思是日本首相就不能选个正常人吗? 日本首相的椅子还没坐热就得换人,几乎成了国际笑话。自2020年安倍晋三辞职后,五年内日本换了四位首相:菅义伟、岸田文雄、石破茂,再到如今的自民党新总裁角逐混战。 石破茂去年上台时还被寄望于缓和中日关系,结果一年不到就被党内逼宫下台,连政策都没来得及铺开。有日本网友调侃:“首相名单长得像便利店小票,谁还记得清名字?” 这种频繁更迭的根源在于日本“派阀政治”的顽疾。自民党内派系林立,党首选举成了派阀大佬的权力的游戏。 比如这次总裁选举,麻生太郎、菅义伟、岸田文雄三位前首相成了“造王者”,他们的暗中交易直接决定谁能上位。首相表面风光,实则是派系妥协的傀儡,政策连续性根本无从谈起。 日本政坛近年刮起一股“反华妖风”,某些政客靠炒作中国威胁论博出位。比如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曾鼓吹“购买钓鱼岛”,右翼分子石平更是长期散布涉疆、涉台谣言,最终被中国列入反制清单。 最近更离谱的是,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公然暗示“可能武力介入台海”,妄称台湾局势是日本“存亡危机”。这种论调连日本国内都看不下去——历史教训摆在那儿,军国主义当年就是以类似借口发动侵略,如今还想重蹈覆辙? 右翼为何敢如此嚣张?背后是美国撑腰和国内政治氛围的恶化。日本政客发现,对中国强硬能收割保守派选票,于是跟风表演。自民党内甚至形成“反华即正确”的潜规则,理性声音反而被边缘化。 在一片反华喧嚣中,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成了“清流”。他近期连续在社交平台发声,痛斥高市早苗的挑衅言论,强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日本不应干涉内政”。他还直言,美国霸权时代该结束了,日本应转向与亚洲邻国合作,而非一味追随美国挑事。 鸠山不是第一次“唱反调”。他曾在国际论坛批评美国干涉香港事务,呼吁推进中日韩自贸区,构建东亚共同体。但这种理性声音在日本政坛已成少数。如今的自民党被右翼绑架,友华派如二阶俊博等人被边缘化,中日沟通渠道几乎断裂。 日本经济停滞三十年,少子老龄化加剧,民众工资赶不上通胀,但政客们似乎更关心政治作秀。比如防卫预算连年增长,跟风美国搞“印太战略”,结果日元贬值、物价飞涨,普通人生活压力倍增。 有日媒讽刺,自民党换首相就像“只换书皮不换内容”,政策换汤不换药。民众已对政治麻木,“谁上台都一样”的悲观情绪蔓延。而真正需要解决的课题——如社会保障、能源危机、少子化对策——反而在党争中被搁置。 日本政坛的混乱短期内难结束。新首相上任后,将面临“多党化时代”的执政困境:自民党在参众两院均居少数,必须拉拢在野党合作,政策推进步履维艰。若继续沉迷反华鼓噪,只会进一步拖累经济,失去亚洲合作机遇。 唯一转机或许是民众的觉醒。近年来,日本社会对“厌华反华”政治正确的反思开始出现,鸠山由纪夫等人的呼声虽微弱,却代表了一种务实方向——与其陪美国玩火,不如与邻国共赢。 但现实骨感:右翼势力仍在鼓噪“中国威胁”,甚至有人妄图修宪扩军。看来日本政坛这出魔幻剧,一时半会儿还收不了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