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果不其然! 印度又出手了 2025年11月10日消息,印度财政部正式拍板,宣布对

果不其然! 印度又出手了 2025年11月10日消息,印度财政部正式拍板,宣布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亚麻织物继续征收5年反倾销税,内地每米2.36美元,香港每米1.14美元。 这哪是什么临时贸易救济,分明是把“反倾销”当成了长期饭票!从2008年首次立案调查算起,印度对中国亚麻织物的贸易限制已经持续近18年,三次日落复审次次都选择“续费”,态度比对待本土产业升级还执着。 香港和内地的税率差得离谱,几乎差了一倍还多。同样是亚麻织物,仅仅因为产地标签不同就被区别对待,这种双重标准连WTO的基本公平原则都不顾了,说穿了就是针对性打压。 浙江一家做亚麻出口的小厂老板跟我吐槽,去年刚接了印度300万米的订单,现在税率一叠加,每米成本直接涨了15块人民币,订单当场被对方取消,仓库里堆着的坯布至今没找到下家。 印度口口声声说“保护本土产业”,可事实是,其本土亚麻织物产能只够满足国内需求的60%,剩下的还要靠进口填补。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的结果,不是扶持本土企业,而是让印度服装厂商不得不花高价进货。 德里街头的服装批发市场里,用中国亚麻做的衬衫之前卖599卢比,现在换成印度本土面料,价格涨到899卢比还偷工减料。消费者怨声载道,小商贩们也在抱怨生意越来越难做。 更讽刺的是,印度自己就是全球发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近十年的调查数量是欧盟的4倍多,中国的6倍左右,可最终确认存在倾销并合法征税的案例还不到50%。 这意味着一半以上的调查都是“虚晃一枪”,目的就是用贸易壁垒把外国企业挤出市场,为本土落后产能争取喘息空间。这种滥用规则的做法,早就引发了多个国家的不满。 中国亚麻织物能占据全球市场优势,靠的不是低价倾销,而是完整的产业链和精细化工艺。从原料种植到染色印花,我们的生产效率是印度工厂的1.8倍,次品率却低一半,价格优势是技术和规模堆出来的。 2023年中国纺织品出口额高达3030亿美元,相当于全球第二到第九名的总和,印度纺织业排第四,主要靠国内需求撑着,在高端亚麻制品领域根本没能力和中国竞争。 印度或许忘了,贸易战从来没有赢家。今年5月,中国就对印度氯氰菊酯加征了最高166.2%的反倾销税,而这种农药正是印度农业和纺织业的刚需品,直接让印度相关企业的对华出口锐减40%。 看似针对中国的关税壁垒,最终还是会反噬自身。印度服装业是出口支柱,亚麻织物是高端女装、家纺的核心原料,原料涨价会让印度服装在国际市场失去竞争力,反而会被孟加拉、越南等国抢占份额。 近18年的贸易保护,没让印度亚麻产业实现技术突破,反而让本土企业失去了竞争压力,躺在政策温床上不思进取。现在印度亚麻织物的生产设备还是十年前的老款,染色工艺甚至不如中国的中小作坊。 更让人费解的是,印度一边喊着“产业升级”,一边死死抱着落后产能不放。全球亚麻需求正因为环保属性持续增长,欧美市场更看重可持续生产,而印度本土亚麻工厂的污水处理率不足30%,根本达不到国际标准。 中国企业早就开始转型,把出口重心转向东南亚、南美市场,同时开发高附加值的亚麻混纺面料,反而在印度的关税压力下找到了新出路。倒是印度消费者,只能为这种短视的贸易政策买单。 贸易保护就像给产业穿棉袄,短期能保暖,长期只会捂出“温室病”。印度如果始终把中国当成竞争对手而非合作伙伴,最终只会在全球化浪潮中慢慢掉队。 这种动辄用反倾销税“一刀切”的做法,不仅破坏了中印贸易的互信基础,也给全球贸易秩序敲响了警钟。没有公平的竞争环境,再高的关税也护不住落后的产能。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