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明确!新能源不再是国家“扶持对象”,油电收费平权指日可待?最近发布的“十五五 ”

明确!新能源不再是国家“扶持对象”,油电收费平权指日可待?

最近发布的“十五五 ”规划建议中,“新能源汽车”这一行业,从“十二五”以来首次没有出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名单中。

专家给出的原因是,新能源的渗透率已经升至57.8%,新能源已经进入了成熟期。新规划的改变虽然不足以撼动新能源目前的地位,但国家的这一决定多少也有些意外。

新能源 行业真的“成熟了吗”?

十几年前,新能源行业面临情况是“市场不买账、技术不成熟、基础设施不齐全”,仅有几家公司正在试水这个行业。新能源很快成为了国家扶持的重点行业,补贴、免税、配额等方面的支持倾囊相授。

而到了近几年市场占有率逐步攀升,甚至过半,在一线城市和中高端市场上,新能源车型已经变成了绝对的“主流”。

2022年,中央层面的新能源购置补贴 已经退出,购置税的征收政策也在逐步收紧,在“十五五”规划上的缺席,也代表着国家对新能源的补贴将会彻底结束。

缺席名单,意味着新能源行业将会彻底面对市场的优胜劣汰。

过去几年,新能源车企靠的是“堆配置、换补贴”,消费者也会因为政策带来的低价将目光瞄准新能源行业。但现在想要卖车,靠的只能是本身的硬实力。

渗透率是否还会增长,只能靠“良性竞争”。消费者的注意力会从“政策低价”转向衡量电耗、用车成本、保值率等等更真实的体验。对车企的考验也更为严峻,在补贴全面消失后,能否做到更优秀的成本控制、生产效率、车身质量等等,也是在新能源行业的生存密码。

在如今燃油车也逐渐加入智能化体验的大环境下,新能源的竞争优势被进一步削弱。虽然在补能成本上,电价比油价便宜,但是每年逐步攀升的保险价格、保值率、修车成本等等,仍然会成为消费者在油电之间犹豫的重要因素。

但新能源也并不是全无继续增长的胜算。这几年的政策补贴,已经让很多用户对新能源的驾驶体验产生了依赖,“给电就走”的顺畅感和城市通勤堵车的低成本,是燃油车永远给不了的。

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新能源产业可能还会靠着更好的智能化体验继续攀升,但增长的速度会放慢一些脚步。而这也正给燃油车留了更多的时间,在智能化体验上进行提升和普及。

等到二者的差异只有“油和电”时,新能源产业才能称为“真的成熟”。

新能源行业缺席新兴产业名单,这代表着新能源真正进入了“市场自立”。接下来面对的,将会是汽车行业真正的淘汰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