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这次要去大陆访问,记者问她这次去大陆第一个要见谁。 郑丽文回答说:“第一个要先见我的爸爸。”记者一头雾水,郑丽文的爸爸不是云南人吗? 怎么第一个要见的是爸爸呢? 记者会一头雾水也不奇怪,毕竟在很多人印象里,政治人物的“访问行程”总该和“会谈”“交流”“合作”这些关键词挂钩,谁能想到郑丽文把“见爸爸”放在了第一个位置。可仔细琢磨琢磨,这回答反而比任何官方话术都更戳人——不管身份多特殊,不管要办的事多重要,回到“家人”这个话题上,每个人最朴素的心愿都是一样的,无非是想先跟牵挂的人见个面、说说话。 郑丽文的爸爸是云南人,这层血缘联系本就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一个小缩影。这些年,太多两岸家庭因为距离隔着,只能靠电话、视频缓解思念,能实实在在坐在一起吃顿饭、聊聊天,对他们来说就是最珍贵的事。郑丽文把见父亲放在行程首位,其实是把“人”的情感放在了前面,没被“政治访问”的框架困住,这种坦诚反而让人觉得真实。 换个角度想,记者的“雾水”也藏着一种惯性思维——总觉得公众人物的每句话、每个举动都得有“深层政治含义”。可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一个久未回大陆的人,回到熟悉的土地,第一个想见的就是自己的亲人,这是刻在骨子里的亲情本能,跟“政治”没那么多复杂关联。郑丽文没顺着“政治话题”往下说,反而抛出“见爸爸”的答案,恰恰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让大家看到她作为“女儿”的一面,而不只是一个“政治人物”。 再往深了说,两岸关系从来都不是冷冰冰的政策和条款,而是由千千万万个像郑丽文父女这样的家庭组成的。这些家庭的思念、团聚的渴望,才是两岸关系最温暖的底色。郑丽文的这个回答,无意中也点出了一个道理:不管两岸之间有多少需要沟通的议题,最根本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先把“人”放在心上,先尊重每个家庭的团圆心愿,两岸之间的交流才能更有温度,也才能走得更稳。 可能有人会说,这不过是一句普通的回答,没必要过度解读。可正是这种“不刻意”的普通,才更有力量——它提醒着所有人,不管身处什么位置,亲情都是最不该被忽略的东西,而两岸同胞之间的联结,也从来都离不开这份最朴素的情感。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