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高市早苗10月31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中日会晤中,她就钓鱼岛、日本公民拘留、香港、南海和维吾尔人问题向中方提出了“严重关切”。 先说钓鱼岛问题。中日之间在这个议题上早有争议,但自2014年中日达成四点共识后,双方在处理这一问题上基本维持克制与沟通的节奏。 高市此时旧事重提,不是为了寻求解决,而是明显借机制造摩擦。作为一国首脑,不去推动地区和平稳定,反倒在敏感问题上频频点火,这样的“外交操作”不免让人怀疑,其目的到底是在服务国家利益,还是在讨好某些右翼阵营的选票。 钓鱼岛对日本政坛的意义,从来不只是地理争议,更是一个国家民族主义情绪的引爆点,而高市显然深谙此道。 再来看她提及的所谓“日本公民拘留”问题。中方依法处理在华涉案的外国人员,这是主权国家的正当行为。 日本方面若有具体关切,应通过外交渠道进行信息对接,而不是在媒体面前大放厥词。 高市选择在中日会晤后主动放大这一话题,很难让人不联想到她是在故意制造对立情绪,为国内政治服务。 这种操作,既无助于当事人问题的解决,也无法推动两国关系哪怕一毫米的改善,反倒可能让原本有所缓和的氛围再次紧张。 至于她对香港、南海和新疆的“严重关切”,则更是典型的干涉中国内政。香港已回归祖国二十余年,南海问题本质上是区域国家间的事务,而新疆的人权问题更是被西方媒体炒作多年却屡屡被中方用事实驳斥的议题。 日本作为亚洲国家,理应理解亚洲事务的复杂性与敏感性,而不是一味站在西方立场上指手画脚。 高市的这些表态,不仅无视基本的国际关系准则,还显露出她对中国内政事务的无端揣测与傲慢态度。这种做派,既损害了中日互信,也将日本推向地区孤立的边缘。 高市的立场,或许会在东京赢来掌声,但在北京、首尔、东盟等国,注定只会引起警觉与不安。 她以为自己是在为日本的战略利益争取筹码,实则可能在一步步将日本推向战略风险的边缘。以邻为壑的外交,不会带来安全,只会制造更多的不信任。 从历史角度看,中日关系的稳定,不仅关乎两国福祉,也是整个亚洲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石。中国一直推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外交自主与互利共赢。 日本若真正有诚意推动两国正常关系发展,应当展现出政治智慧和外交成熟,而不是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挑事小能手”。 高市早苗的这番表态,恰恰暴露了她外交判断的短视与激进,更让人对她引领日本未来外交方向感到担忧。 领导人的每一次发言,都有可能带来不可预估的外交后果。高市早苗将一场本应理性、务实的双边会晤,演成了个人政治表演的舞台,实在令人遗憾。 她的“严重关切”,更像是一种为国内右翼递交的政治答卷,而不是一次负责任的国家发声。 中方的态度向来明确——愿意对话协商,但绝不接受干涉内政。高市若继续在这种错误的道路上走下去,恐怕未来的中日关系,只会更加复杂与多变。 国际舞台需要理性、克制与智慧,而不是喧哗、挑衅与无视规则。高市早苗的表现,恰恰是对成熟外交的背离。 中日之间还有很多可以合作的空间,不该被这种强行“刷存在感”的言论所搅乱。而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倘若一味追求话语冲击力而忽视外交后果,那不仅是对他国的不尊重,更是对本国人民的不负责。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