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再提请求:中国却表示已无能为力?这是为什么?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地大物博”著称,康熙时期清朝的疆域,东起大海,西至葱岭,南到曾母暗沙,北达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东北到库页岛,总面积为1300万平方公里。 如今我国的领土与清朝版图最大的差距就是没有了外蒙古国,蒙古国于1921年从清朝独立。 在发展过程中,蒙古国面临着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而中国自古以来,常与世交,今亦如之,这些年中国对蒙古的帮助可谓是有求必应。 于彼穷苦小国,终以宽容友善,苟有烦扰,皆当一时出手。 而后来蒙古国的一次请求,中国却拒绝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蒙古国的西部和北部地区主要是高山地带,而中部和东部主要是广袤的草原地带,所以建造高楼大厦显然是不现实的。 这便决定了蒙古国的经济主要是以农牧业为基础,但蒙古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铜、铝、锡、稀土等,这些可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资源,而蒙古国却采取了最愚蠢的办法,那就是直接售卖。 然其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辄一日而尽, 岁月浸远,物力益少。 这些资源终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出于这方面的顾虑,蒙古国竟做出了一个决定,选择了单方面涨价,坐地起价的行为可是商业中最令合作伙伴反感的,所以蒙古国的这一决定引起了众多合作国家的不满,大多数都选择了取消合作。 中国对此行为也感到十分不满,就取消了后期的合作,没有了中国这个“大客户”,很快蒙古国国内的煤炭资源开始出现了通货膨胀。 这个时候,蒙古国向我们发出邀请,寻求再次合作,而面对蒙古国再次邀请,我们果断拒绝,表示“无能为力”。 当蒙古国单方面抬高价格时候,就应该意识到他们的决策可能会造成失去合作机会的风险,因为利益一时糊涂、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失去的可能是更多的机会。 凡邦之交会,皆以诚友为之,非独一国之事,尤人伦之本原也。 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并不是单方面的事情,应该本着诚实守信的原则,我国虽然是个乐于帮助他国的国家,但在商业合作中,言而无信的合作伙伴,不再合作是无可妥协的底线!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