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明朝的世界地图,就知道,清朝皇帝到底有多愚昧无知 我国古代有这么多朝代,对于现代人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时间最近的清朝。并且清朝是留下史料最多的朝代,给文人墨客们提供了不少创作素材。 但不管怎么创作,“落后挨打”是不变的事实,也是很多国人感到痛心之处。 然而翻开明朝时期的世界地图,除了痛心,相信大家更多的感觉是愤怒。或许还有不解,是对清朝统治者愚昧保守的不解。 这幅地图是由传教士利玛窦,在1583年明神宗时期带到中国来的,属于一份贡品,名叫《万国图志》。 明神宗感慨于世界地图的奇特,特地命人用丝帛复刻了一幅。万历三十年,利玛窦和明朝官员李之藻,将《万国图志》以更新的面貌刊登发行。 一幅《坤舆万国全图》震惊了所有中国人,人们才知道,原来在大明以外,还有这样一个广阔的世界。 虽然古代条件有限,要绘制一份世界地图不是易事,通常是用到各个国家自行整理的地理资料和地图才能拼凑出来,不如现代地图那么精确和精准。 但是《坤舆万国全图》中的信息大致上符合实际情况,除了有各国的地理位置,还有风土人情等地理信息,可见利玛窦和李之藻为此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不过到了清朝,《坤舆万国全图》却几乎消失无踪。 因为清朝统治者认为大清朝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地大物博的程度足够自给自足,何须将目光放在那些周边小国上。 结果就在1840年,清朝国门被“小国”英国用鸦片和大炮强行轰开。 那个时候的道光帝还一无所知,连连问道:“英国在哪?有多大?大清境内哪条陆路可直接前往?” 当时被他问过的人,心里肯定十分震怒,老家都快被别人踏平了,自己还不知道来者何人。 如果清朝统治者不是这么狭隘,只将目光放在中华大地上,而是重视前人所制的世界地图,知己知彼。 虽然不一定能百战百胜,起码不会让大清国沦落到只能挨打的地步。 闭关锁国锁住的只有统治者的自大和国民的眼界,除此之外再无益处,可怜泱泱大国无故落后几十年。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