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孙德尔本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是由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和梅格纳河在孟加拉湾汇合而成的三角洲中的一个红树林区。这里拥有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不同类型的栖息地,数百种动物和植物。这里也是猫科动物的天堂,如孟加拉虎、丛林猫、豹猫和渔猫。
因此,孙德尔本斯成了许多动植物爱好者、动植物学家、摄影师探索自然的地方。

|或是首次记录渔猫捕食巨蜥
2025年7月一个晴朗的早晨,博物学家苏米亚迪普·桑特拉(Soumyadip Santra)前往孙德尔本斯印度一侧探索。当他乘船在水上飞驰时,突然看到了岸边的一只渔猫。他刚准备好相机,就看见这只渔猫猛地扑向一只巨蜥,然后将猎物拖向灌木丛。
幸运的是,渔猫捕食巨蜥的罕见画面被桑特拉拍下。长期致力于渔猫研究的野生动物生物学家蒂亚萨·阿迪亚表示,这或许是人们首次记录到渔猫捕杀巨蜥的画面。

渔猫捕杀巨蜥
巨蜥是一种强壮的爬行动物,渔猫能够在这场搏斗中击败它,充分展示了猫科动物卓越的捕猎能力。渔猫捕食巨蜥的画面,相信会让人联想到美洲虎捕杀凯门鳄的场景。

美洲虎捕杀鳄鱼
|渔猫为何捕食巨蜥?
渔猫以喜欢捕食鱼类出名,擅长在水中活动,能游很远的距离,还会在水下游泳。它们常栖息在湿地,主要以鱼类、小型鸟类、昆虫、啮齿类和爬行动物为食。在印度凯奥拉德奥国家公园采集的渔猫粪便显示,鱼类约占其食物的四分之三。

渔猫妈妈教幼崽捕鱼
对于渔猫而言,巨蜥是一种体型较大的猎物,捕食巨蜥意味着会带来更高的风险。
那么,渔猫为何会捕食巨蜥呢?据推测,渔猫捕食巨蜥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栖息地食物匮乏,导致它很久没有填饱肚子。作为一种夜行动物,渔猫在白天捕食巨蜥的异常行为,更加佐证了这种猜测。
在孙德尔本斯,还生活着水獭等食肉动物,它们和渔猫之间会竞争食物。有动物学家推测其他食肉动物的竞争是导致渔猫饿肚子的主要原因。然而,人类破坏湿地活动的加剧、过度捕捞、气候变化这些因素不能不考虑在内。

夜晚捕鱼的渔猫
在过去200年的时间里,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和气候变化,孙德尔本斯红树林的面积已经下降了三分之二。近些年来一些地区被开发成旅游景点,游客与船只频繁地穿梭其中,会给水生生物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导致渔猫的猎物种类和数量下降,威胁到渔猫的生存。
2016年以来,渔猫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易危物种名单。湿地破坏和人们的猎杀行为是导致其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印度、孟加拉国、泰国等国家,人们把湿地改造成水产养殖场,使渔猫栖息地面积减少;而渔猫捕杀养殖场的鱼,或者捕食农户的鸡,还容易受到人类的报复,这类事件层出不穷。

2022年1月,印度西孟加拉邦三只渔猫被人毒死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2016~2021年间,孟加拉国就发生了361起捕猎渔猫的事件,导致160只渔猫死亡。而在泰国,在一个研究人员在研究渔猫的项目中,31%佩戴无线电项圈的渔猫被当地居民杀死。

2025年3月,孟加拉国西部恰丹加,因担心喂养的鸭子被渔猫捕捉,当地居民用鱼叉杀死了一只渔猫
从捕食行为的变化,我们能看出渔猫的困境,而这正是自然无声的警钟。当湿地的涟漪不再映照它们的身影,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个物种,更是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