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肝不好,能吃坚果吗?医生:想肝好,少吃“2白1黄”,肝会感激你

►本文1718字 阅读3分钟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

本文1718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李阿姨今年62岁,体检时被查出脂肪肝,医生提醒她注意饮食。她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厨房里的猪油、火腿肠统统清掉,但转头又开始每天嗑瓜子、吃核桃。

她的理由很简单:“坚果是健康食品,吃了对身体好。”

真的是这样吗?

肝不好的人,能不能吃坚果?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有误解。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个问题讲清楚。

一、坚果好不好,关键看“怎么吃”

坚果确实是优质脂肪的重要来源,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膳食纤维,对心脑血管健康有益,也有助于抗氧化。

但这并不代表肝不好的人可以随便吃。肝脏是人体的“代谢工厂”,摄入过多脂肪,会加重肝脏负担。尤其是患有脂肪肝、肝炎、肝硬化等慢性肝病的人,如果不控制坚果的摄入量,反而可能“好心办坏事”。

根据《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2022年修订版)》,脂肪摄入应控制在每日总能量的25%以内。坚果虽好,但热量和脂肪含量都不低,比如100克核桃,热量接近650千卡,相当于三碗米饭。

吃坚果没错,错在吃多了。

建议:每天坚果摄入量控制在一小把(约25克)以内,并作为加餐或搭配主食,不要当零食随便吃。

二、肝不好,少碰“2白1黄”

除了控制坚果摄入,真正对肝脏伤害大的,其实是我们餐桌上常见的三类食物:“2白1黄”。

第一白:精制白糖

甜品、饮料、蛋糕、奶茶,这些“甜蜜的诱惑”背后,是对肝脏的巨大考验。

过量摄入糖分,尤其是果糖,会直接被转化为脂肪,储存在肝内,时间一久就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而且,糖还会促进胰岛素抵抗,加剧肝功能损害。

权威研究显示:每天喝含糖饮料超过1次的人,患脂肪肝的几率比不喝的人高出55%(《中华肝脏病杂志》2020年数据)。

第二白:精白米面

很多人以为主食吃得越“白”越好,其实恰恰相反。

精白米面在加工过程中去除了大量膳食纤维和维生素B族,升糖指数高,容易导致血糖波动,加重肝脏负担。

相比之下,全谷物、杂豆、糙米、燕麦等粗粮类主食,对肝脏更友好,也有助于控制体重。

一黄:高油高脂黄油食品

不少人早餐喜欢吃黄油面包、蛋糕、奶酪,这些食物虽然香,但都是高饱和脂肪的“重灾区”。

饱和脂肪摄入过多,会促进肝脏合成内脂,诱发或加重脂肪肝,还会影响胆固醇代谢。

专家提醒:肝不好的人应尽量避免食用油炸、奶油、反式脂肪类食物。

三、真正养肝的,不是补,而是“减”

很多人一查出肝不好,就开始吃保健品、喝护肝茶、补各种所谓的“护肝营养素”。

其实,肝脏最需要的不是补,而是“减负”。

北京协和医院肝病科医生指出:肝功能异常,大多与代谢紊乱、饮食结构不合理、作息失调有关,而不是缺乏某种营养。

以下这些生活方式,才是真正护肝的关键:

控制体重:体重每减少5%-10%,肝内脂肪可减少30%以上。

规律作息:肝细胞修复多在夜间进行,晚睡熬夜会打乱肝脏代谢节律。

适度运动: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减脂护肝。

戒烟限酒:酒精是肝脏的“天敌”,任何形式的酒精都会加重肝脏损伤。

四、这些食物,肝脏“点赞”

与其纠结“能不能吃坚果”,不如看看哪些食物真的对肝好。

1.绿叶蔬菜

富含维生素C、叶酸、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肝脏脂肪含量,促进代谢。

2.深海鱼类

如三文鱼、沙丁鱼,富含Ω-3脂肪酸,可减少肝脏炎症反应,改善脂代谢。

3.大豆制品

豆腐、豆浆、豆腐干,这些植物蛋白来源不仅优质,还能降低肝酶水平,减轻肝损伤。

4.水果(适量)

如柚子、苹果、蓝莓,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但不宜空腹或大量食用高糖水果,以防血糖波动影响肝功能。

写在最后

肝不好,能不能吃坚果?可以,但不能放肆吃。

真正影响肝健康的,不是某一两种食物,而是整个饮食和生活方式。少吃“2白1黄”,多做运动、早睡觉、吃得清淡规律,才是对肝脏最好的保护。

肝脏是沉默的器官,一旦出问题往往已经很严重。别等症状来了才后悔,不如从今天开始,就让肝轻松一点。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国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2年修订版)[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2, 30(10): 873-887.[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3] 北京协和医院健康宣教中心. 脂肪肝的防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