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居才能乐业”,可生活中的噪音污染早已成为磨人的民生痛点。楼下广场舞高分贝神曲循环轰炸、深夜跑车 “炸街” 呼啸而过、不分时段的装修电钻声刺耳难耐,这些噪音让居民躲无可躲、苦不堪言。以往投诉维权多换来口头警告或小额罚款,噪音很快卷土重来,这样的日子即将迎来改变。
不少人都曾饱受广场舞噪音困扰:下班回家想放松,楼下《最炫民族风》准时 “开演”;周末想补觉,凌晨六点就被震天鼓点吵醒;孩子上网课要靠降噪耳机集中注意力,老人静养更是奢望。深圳龙华区民治社区公园的情况颇具代表性,这里常年有 5 支广场舞队伍活动,其中一支近百人的队伍,每晚 7 点半到 9 点半雷打不动开展活动,大功率户外音响直对居民楼,高分贝音乐让周边居民不堪其扰。
居民曾友好沟通,却被领队以 “老年人锻炼身体何错之有” 怼回,还被灌输 “弱势群体该被包容” 的歪理。居民无奈投诉后,相关部门组织 3 次协调会,要求调低音量、缩短时间,领队们也签订了《广场舞文明承诺书》。街道办还安排专人夜间值守监测,但这些措施未能根治问题。记者实测显示,音响附近音量高达 105 分贝,远超 2 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 60 分贝的法定限值,即便在百米外居民楼内,震耳音乐仍清晰可闻。蹊跷的是,公园内的噪声监测屏显示仅 55-65 分贝,与实际感受相差悬殊,这让部分广场舞参与者更加有恃无恐,甚至经常超时活动。居民坦言,旧规小额罚款缺乏震慑力,才导致噪音问题反复。
好消息是,2026 年 1 月 1 日起,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将正式施行,为治理噪音扰民亮出 “硬招”。此次新法处罚力度大幅升级,针对广场舞噪音更是不留情面。按照规定,广场舞音响音量超标后,先由物业或居委会劝阻调解;屡劝不改者,公安机关将直接介入,轻则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者最高可拘留十天。更贴心的是,新法认定噪音不再唯分贝论,即便音量未超标,长期故意干扰他人生活安宁也属违法。
新法既是守护公民 “安静权” 的利剑,也是促进邻里和谐的润滑剂。法律的刚性约束,搭配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体谅,才能减少生活中的不必要喧嚣。愿身边的刺耳噪音越来越少,包容善意越来越多,每个人都能在静谧安稳的环境中,享受生活本应有的美好,这正是立法守护民生最温暖的底色。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