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小虫危害大,国外研制出环保杀虫喷雾剂,有望解决白粉虱危害

佰农秀 2022-05-28 08:11:25
“小虫”危害大,国外研究出“特效药”,有望解决白粉虱防治难题

对当下农业害虫而言,小虫的防治难度和代价已逐渐超过其他害虫,如白粉虱、蓟马、蚜虫、红蜘蛛、跳甲等体型较小的农业害虫,成为农民朋友无法回避的农业害虫防治难题。

小虫之所以难以防治,主要具有移动性强、善于匿藏、对农药适应能力强及繁殖速度快等特点,以白粉虱为例,这种被农民称之为“小白蛾子”的农业害虫,别看个头小,却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危害范围超过其他小虫类,且寄主范围广,无论是大棚作物,还是露天作物,从蔬菜到中药材,从花卉到果树,从烟草到牧草,防治白粉虱危害,都是种植户每年需要面对的难题。

据研究数据显示,白粉虱在25℃-30℃的环境下,每30天可发生一代,一头雌虫最多可产卵500粒,适宜繁殖的地区,每年可发生10代以上,可危害的农作物多达112个科,600多种植物。

我国最早在50年代就有发现白粉虱危害,但一直不是主要农业害虫,直至温室大棚的兴起,白粉虱也随着温室大棚逐渐成为主要农业害虫,成虫在叶片上产卵、以刺吸的方式吸取植物体内汁液,不仅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还易传播病毒病,一旦疏于防范,就可能为农业种植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和其它小虫相比,白粉虱还具有灵活的移动能力,农民朋友在施药防治时,部分白粉虱就会迁飞到别处农田,待田间化学农药彻底失去效力时,便又迁回继续危害,加上逐年增加的抗药性,致使当前防治白粉虱的化学农药,多数对白粉虱防效较差,农药生产企业只能通过多元混配、提高用量、添加助剂的方式来增加效果,这也导致部分地区防治白粉虱的农药成本高达50元/桶(30斤水)。

近两年,农民采取根部底施联苯噻虫胺、氯氟噻虫胺或呋虫胺颗粒剂的方式,来达到作物生长期减少刺吸式害虫危害的目的,这对白粉虱危害有一定抑制作用,在足量使用的前提下,再配合化学农药叶面喷雾,防效比较理想,但大大提高了防治成本,且谁也不知道抗药性会在哪天产生,防治困难依然存在。

据媒体报道,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一款可以降解的环保杀虫喷雾剂,有望替代化学农药用于防治白粉虱。其原理是,在经过对数百种白粉虱的特异性基因进行筛选后,找出了一种会对粉虱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且对其他昆虫和植物无害的双链RNA,使用可降解黏土颗粒作为这种双链RNA的保护性载体,能极大限度发挥药剂在植物表面的效用,实现对粉虱的靶向杀灭。

该研究团队还透露,这种双链RNA在植物表面附着后,最终在植物表面的酶和紫外线的作用下完成降解,作为一种无残留、可降解的环保杀虫剂,在经过与农药生产企业合作后,未来有望在农业上推广使用。

不管这样的杀虫剂能不能以极高的性价比替代化学农药,甚至将来能不能在农业实际应用中得到推广使用,但国外科研人员还是给农业科学家提供了一个思路,在攻克小虫防治难题时,不应将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化学农药的研发上,如果每种害虫都能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除虫的目的,那么,害虫抗性的产生、化学农药过量使用、农作物药物残留等诸多农业难题,都将迎刃而解。

0 阅读:16